集体备课拓宽了教师信息传输和反馈通道,增加了对话,碰撞了思想,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因而成为教师抱团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但我们发现,时下集体备课中也存在许多假备课和备假课的问题。譬如,不少学校缺少目标导向和有效引领,致使集体备课碎片化和表面化;备课时有些教师胡侃海聊,检查时突击抄教案、糊教案,导致集体备课走样且无效;有些备课活动变成了名师、骨干的“独角戏”,简单化和“一刀切”地向教师均分备课任务;有些备课形同虚设,上课时教师依然照本宣科……至于教师上课是否能体现集体备课精神,是否能彰显自己的教学思想,缺失有效的跟踪环节,更缺失评价考核和反馈跟进机制。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下面这些宜与忌。
其一,要注意发挥团队整体力量和智慧。为了凸显集体备课的研究和展示功能,除了名师和骨干要当好“平等中的首席”,除了全体教师“大合唱”,还要搭建交流对话平台。要鼓励教师千方百计与教材对话,鼓励名师、骨干与普通教师对话,鼓励新老教师对话,更要鼓励教师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集体备课时要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引导教师轮流“做东”,担当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共同制订集体备课计划,探究教法,研究学法。鼓励教师把所思所想大胆说出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智慧和困惑。
其二,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可鼓励教师采用网上备课、线下交流的形式,积极举办各类沙龙论坛,让教师敢于发声和质疑,借助微信、微博和QQ群等新媒体和新技术,建设资源库,传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信息。
除了引领教师用心备教材外,还要竭力备题目、备学生,研究精讲和点拨方法;思考如何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如何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等等。
同时有些问题要提醒教师。
其一,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备课形式,毕竟只是上课的预设和准备,只是参考,切不可因此固步自封。
其二,优秀教师或者学科带头人、集体备课组织者应先练就跨界备课的真本领。每位教师之间的素养差异,原本就是跨界备课的好资源。不同学科只有交叉、渗透和融合,才能相互弥补,相得益彰,教师跨界备课才能最优化。
骆健松 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