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师说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四节气”不能丢

    长沙市第一中学高2014级  李雨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从我国古代流传至今二十四节气歌,是古人探索自然规律时留下的文化精华。世世代代的人民依靠着这诗意的说法进行生产生活,可现在却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二十四节气”还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吗?

    我认为它的存在是必要的。

    诚然,比起精密的电子计算,二十四节气似乎显得很不起眼,它的准确性和灵活性都较差,面对不断变化的天气,也容易出现预报误差,而现代科学技术在此凸显之下显得更加具有实用性。这么看来,抛弃“二十四节气”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样的观点,实则是大错特错,因为这只是从表面上去看“二十四节气”,从一种功利的实用主义角度去思考问题。其取舍标准,只在于最低层次的实用利益,而没有深崛其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人们对季候变化难以判断的年岁,起缘于最基础的生产实践,来自于寻常百姓家,在一岁一枯荣里逐渐成形,又在漫长的变迁中臻于完善。因此,它有着最质朴的诗意。想到“立春”,眼前似乎就会浮现出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想到“夏至”,好像就能够感受到那种骄阳似火的滋味;想到“立秋”,那种枫叶渐红、秋风瑟瑟的景象就呼之欲出;想到“冬至”,仿佛就已身处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了。还有那么多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样美好的诗句,这难道不都充满浓浓的诗意吗?我想,这里面蕴含的不仅仅是文字的诗意,更是一种生活的诗意,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从内心散发出的浪漫情怀。没有了如此情怀就像少放了一剂调味料的汤一般,少了一份用心品尝生活点点滴滴美好的韵味,生活就会单调许多。

    不仅是诗意,“二十四节气”更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生产生活实践,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几千年的时间流逝,不断变迁的是物质生活,优秀的文化精神却会永远长存!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信息化技术无法代替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源泉。进而言之,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象征,它是我们的民族特色。在信息时代里,人们获得的东西总是千篇一律的,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恐怕将来自己的文化也会被无数的信息所吞噬,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个信号啊!梁思成夫妇的奔走,南怀瑾先生的执着,不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吗?可是也总有人不明白这样的道理,某著名歌手在一有关传统文化的节目上演唱被改编成法语后的古老传统歌曲,因此被评委当场严厉批评,我认为评委的态度是正确的。传统文化本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东西,绝不可将其同化,失去了特色便也失去了光彩。

    面对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情况,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也需尽我们的一丝绵薄之力。既要仰望星空,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又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流传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师说
   第04版:连线
   第05版:校园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课堂
   第08版:留学
   第09版:家教
   第10版:科技
   第11版:百科
   第12版:文苑
   第13版:成长
   第14版:法制
   第15版:采撷
   第16版:广角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文苑
   第B3版:交流
   第B4版:新说
秋·意凉(外三首)
“二十四节气”不能丢
故乡春景
远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