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纵横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师说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6年03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文化”的价值观与话语体系

    周黎明

    热烈祝贺首届“中国安文化学术论坛暨安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国韶山召开!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精神追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正当其时,也是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实践。

    《中国安文化》专著,中国图书CIP数据核字(2015)第042257号。

    “安文化”2015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商标认证,编号12228743。

    “安文化研究”由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5]20号文件批准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立项。

    申报国家社科基础类重大成果立项。

    申报联合国教科文成果立项。

    目的意义:举办首届“中国安文化学术论坛”正是当今安文化发展的需求。举办论坛活动是进一步厘清安文化溯源与发展的脉络、挖掘安文化底蕴,彰显安文化特色,进一步激发安文化的社会作用。为和谐社会、弘扬正能量奠定文化氛围,同时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品德,塑造好安文化品牌,树立起中国标志。

    《中国安文化》一书的出版,引起来社会一部分学者、专家的热议,“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放大了国学思想的内容,同时对安文化话语体系进行了探讨。安文化是荷载着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安。“安”是全人类相通的话语、共同的心愿,连结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长治久安、安居乐业、心安理得、安康幸福……安,无论从古到今或是由内而外,始终是人们念兹在兹的头等话语。安,人之根本,具有强烈的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安文化话语体系,不仅表达了我国人民关注自己祖国的前途,也在关注世界的前途。安,不分国界地域,是世界性的,生命的话语,精神的话语;东西方要“安”,南北方也要“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并未很好的形成与我国取得的举世成就和享有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话语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化进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世界的各种政治思想、经济形态、文化潮流也不断渗入我国,又加之主导当今世界的话语体系是由西方来定义的基本格局,导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排挤。更有其甚的是,某些国际势力视我国和平崛起为“威胁”,炮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国际话语。 

    安文化话语体系的探讨理论上依托于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的发展成果。安文化放大了国学思想正能量,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的新创造。安文化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培育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长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祈福天安人安,即国安民安,不断发展创造文明的生产方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之中,“安”的意义也愈加广泛,成为最暖人心脾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存在最久远、最深长、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形式。中华民族文化赋予了安文化“天下供给”、“好和不争”等深厚的民族精神。《尔雅》中释义安字为定也;《说文》中释义安字为静也。《大学》中也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话,这一蕴含了思维程序运行过程的哲理,在环环相扣的“止、定、静、安、虑、得”之间,安是最核心的环节。古已有之的“安”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号角作为一种话语体系提炼出来、研究与发展,向世界话语体系回击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威胁”,而是为世界带来和谐与安宁、繁荣与幸福、和平与发展。

    安文化话语体系的探讨是紧随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既能解释现实的国际问题,又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方向。不容否认,世界各个角落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如天灾人祸、局部动乱、领土争议、民族歧视、恐怖主义等,但是“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并没有动摇过, 安文化以普世的视角和文明的姿态主导世界话语,充分展现我国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友善的国家形象。在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交流中扩大共识、增进友谊、推进合作、加深理解,推动世界的发展轨迹走向繁荣和安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也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自信”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安文化话语体系理论的生存土壤和遵循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成功奋斗,是我国创造的高等价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和安居乐业。向全世界共享成果和价值观,丰富了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安文化话语体系的概念、表述、范畴和话语方式,并非晦涩难懂。安,人皆知其意。地理命名含有“安”字的地名不可枚举,却无一不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景和梦想,绝无费解之处。安文化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话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安文化话语充分运用人民群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安文化”话语的社会效益,以公益之怀倡导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演变,是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能接受的话语风格。

    国家文化软实力,某种意义上即是“话语体系”。建立的话语体系不去传播、不去向世界发声,就难以引导世界舆论。必须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提升传播能力,形成资源共享、立体化、多位一体的对外传播模式。安文化话语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学理研究和社会智慧共同营建,运用世界语言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以动人的情感叙述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境界,潜移默化推动安文化话语体系主导作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三位一体,全方位、多角度的向世界渗透。掌握安文化话语体系的主导权,担当更多的国际社会义务,更好地为和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服务,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围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文化将是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的形成。中国在国际金融、资源环境、世界文化发展设置议题,发出中国强音。运用“大同世界”阐释全球观、“和而不同”阐释和谐观、“以人为本”表达执政观等这些具有“中国色彩”的话语,为安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提供了最好的范本和素材。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中国愿意做“水”,润物无声、泽被苍生。“好和不争”不正是安文化话语的精髓么!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师说
   第04版:连线
   第05版:校园
   第06版:纵横
   第07版:法制
   第08版:留学
   第09版:湘韵
   第10版:科技
   第11版:百科
   第12版:随笔
   第13版:成长
   第14版:文苑
   第15版:家教
   第16版:广角
“安文化”的价值观与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