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文改变他的命运
6年前,还在武汉华师一附中念高二的李红豪在语文试卷里,看到了“尖毛草”。那是一段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写作文的提示材料:非洲有一种叫尖毛草的野草,别的草都在往上疯长时,它却一直往地下深处扎根,所以表面看起来长得很慢,但风雨一来,其他草都倒了,而尖毛草却岿然不动。本来对做卷子没啥感觉,李红豪却兴奋了。他在作文里把应试教育的死板和专制作为批判对象:“老师说的你不能反驳,不管他说得对不对,否则你便犯了‘顶撞’之罪。从放假、收费等等事可以看出,各学校总是能将圣旨变成剩纸。”
没料想,这篇名为《草见人命》的作文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老师批语“自毁前程”,时任班主任和学校让他停课反思,“思想没有改变,不许进教室上课。”这个年少气盛的男生居然真的再没回到学校。
李红豪出版过小说、写过教育专栏,凭借微信公号和网站签约作者资质,已经能挣到足够的生活费用。“可以自食其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2013年5月起,他骑着朋友送的山地车,开始另一段旅程:骑行中国。
“流浪”到派出所求助休息一晚
2015年12月第一周,武汉的风寒冷入骨。像往常一样,李红豪从骑行途中回家作短暂休整。
一年半里,他骑过华东、华南,也在西南和华北试过搭车。在路上,每个月的花费不会超过600元。钱主要花在吃饭上,超过10元一顿,就得仔细掂量。除了野地,他很少住帐篷,太孤独,会少了交友的乐趣。除了偶尔住青旅,大部分时间他是个忠实的沙发客,“提前联系各地的沙主就好。”
也会有连沙发都没得睡的时候。从宁波出发骑了一整天,踏上舟山本岛时,他兜里就剩50元钱。李红豪觉得:揣这些钱玩舟山一两天,足够。当时朱家尖惟一的一家青旅,一张床位也要80元。他果断放弃。 “流浪”到东港的一家酒店门口,他迈进酒店拐弯的头一家派出所求助,值班警察没同意。“我一天没休息了,只要躺两个小时,早起看日出便好。”警察愣了愣,同意了。清晨还指给他洗手间位置:洗把脸赶紧看日出去吧。
在上海外滩,有个1989年出生的男人留下遗书和身份证,就在李红豪视线十几米外跳江。在江南,一位同性恋姑娘跟他讲述女友精神崩溃的故事。在扬州,他偶遇“追风筝的人”扎西顿珠。藏族青年扎西的父亲一心希望儿子考公务员,儿子却有颗向往自由的心。少年时,扎西翻过山头追一只风筝,回来却被恼怒的父亲撕成碎片。伤心的扎西于是离家出走,先后在尼泊尔和印度闯荡。
“认识他们,便看见一种从没见过的生活形态,每一种形态都远比我们被安排好的那条路精彩。”
“不是我出头,是其他人的头都缩回去了”
2015年10月,李红豪以本名开了个人微信公号。在第二篇文章里,他如此自我介绍:“还没成年就被退学的人我只听说过两个,一个是爱迪生,一个是我。”但他认为,作文这事儿只是导火索。
高一时,学校下令学生统一购买校服,据他和同学杨帆、吴俊杰等人说,很多人都不乐意买,“又丑、又贵,料子还不好”,关键是入学时已经买了春夏秋冬4套,“这套纯属多余。”李红豪觉得,学校就是通过校服来“吃油水”,学生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四季各一套,你能告诉我第五个季节,我就买。”他这么跟年级组长说。抵制买校服的,从十几个到剩下三四个,最后就剩下他一个。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惩罚,却被很多人记住。退学后头一年,他把校服事件写进小说《逃花园记》,其中爱打篮球的主人公陆谦和老师论战时说:“不是我出头,而是其他人的头都缩回去了。”
进入高考前的“攻坚”阶段,艺术课常常悄没声儿地就被语文、数学课挤占。李红豪不满,凭什么?他和另外7个人溜出去打篮球,被班主任罚“第二天打一天球,不许停”。6年之后回想起来,李红豪都佩服那时的自己:“那么强大的逻辑,现在都没有了。”
李红豪的父亲是铁路工程师,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不在家。母亲以前在印刷厂,后来开过小门面。李红豪印象中的父母,都是温和、热情、忠厚之人,“我是彻彻底底地放养长大。”他的房间门背后镶着一个篮筐,上方墙壁贴着科比、詹姆斯等球星的海报。上学的时候,一帮球友老来他家聚。在家里就能投篮,多爽。
只是退学这件事,爹妈再怎么开通,也会劝他回去。“中国的父母,绝大多数还是觉得,只有这一条正道。我爸妈也一样。”后来看到他写了小说,做支教、写专栏,骑着车还能慢慢养活自己,他们便再无多话。
刚退学那阵儿,他也迷茫过,想过是否出国念书。但那意味着家里得卖了房,花上百万。“有那个钱不如做点别的投资呢。”他觉得现阶段还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车轮走哪儿我走哪儿
他的博客下面,有人劝他“勿流入愤世嫉俗之流”。不止一个人忠告他,应该先读个学校深造,储备能量再尝试去改变它。
骑行路上他也去过十几所高校,参加过男生的睡前卧谈。他并没觉得高校有多少诱人之处。山东大学学生谢操跟他吐槽学校官僚气息重,更坚定了他“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根子一样”的想法。
山地车上的码表提示,李红豪的骑行旅程已经突破了9000公里。今年他倒想暂缓一下。春节前,因为几篇通俗化的历史解读文章反响不错,《今日头条》编辑找到他,加入该平台“千人万元”计划:每月写满10篇保证水准的文章,可以获得1万元报酬。于是他打算暂且在家,好好地完成与网站的合作,攒些钱,争取明年骑行日本——为此他已经开始学习日语,看动漫。
这是他到目前最为稳定、收入最有保障的一份工作。他对挣钱的惟一要求是:不要太多限制。最好是能“站着”把钱挣了。
“车轮走哪儿我走哪儿。”他从不想太远。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邓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