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师说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本科高校应从六方面转型

    □  杨元崇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对转型转什么必须搞清楚,并付诸实施,才能实现自我“革命”。根据记者近段时间的调研,认为应在几个方面实现转型。

    革新办学理念。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本科高校在“办什么样的学校上” 攀高求全,重学轻术,轻视劳动实践一线工作。根据记者的观察,地方院校应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做文章。事实证明,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文章,既可实现学校自身成长且又能促进与地方的发展互动。吉首大学是建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所省属综合类大学,也是湘鄂渝黔边区唯一一所拥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立足服务地方发展做文章。湘西存在着“微生物发酵、土壤富硒和天然亚麻酸”三个独特的生态自然带,吉首大学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以这三个自然带为基础大力发展“三带”产业,在教学科研产业的有机融合中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创建有特色、高水平的“平民大学”。

    明确办学定位。纵观我国目前1600多所地方院校,大多将其定位于教学型,倾向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长此以往,将造成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现象。鉴于此,拟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确立明晰的办学定位,比如以区域特色为办学特点,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专业(专业群)建设转型。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应以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行业,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办出特色,防止贪大求全。 以中山大学为例。一直以来,该校把广东需求作为学科、专业布局的依据,例如,农业学科、海洋学科等;在研究上,也非常关注应用研究,例如,医科,明确提出以疾病为导向。

    转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要从过去偏重于基础知识和艰深的理论的传授向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型,要把校企、校地互动作为培养模式,加大学生的实训、实习、见习基地建设。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院村合作,把专业耕耘在田野上,一改许多高校为专业而专业的“旧态”,让学生实习、工学结合和技能培训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培养一批双型教师。地方院校教师要具备将学科知识转化为产业行动的能力。这就需要一定数量的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和直接来自企业的“业师”组成学科团队。实践证明,吉首大学、中山大学、娄底职院等高校拥有一批 “双精”教师,“精艺善教、精技助农”, 从而实现“学校在农村、课堂在田间、教研在基地、成果惠农家”。地方院校如何突破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记者认为可以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访学研修、挂职锻炼;也可以外聘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案例教学、实践指导和咨询服务,进而提升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创新办学体制。地方高校大多由省级或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行政拨付经费,其资源配置由省级政府或市级政府控制。多年的实践证明,地方院校的办学体制显得陈旧,抓住地方院校转型的机遇,政府在办学体制上可大胆支持校企、校地、院村联合及合作办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创新创业制度化,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政府主导下实行混合所有制的联合办学模式,使政府单一化控制资源配置走向政府主导与院校自主寻求资源配置多位一体,促进学校资源配置转型的效益最大化。

    编后: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近日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的致辞时表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影响更为深远。同时,也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

    记者认为,地方院校要牢牢把握建设应用技术型这一转型发展目标,打破封闭办学的“旧态”,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校村结盟、产教融合的综合发展路子,将学校的办学视野,由高校的围墙内走向广袤的田间地头、车间企业,让人才培养环节融合于产业链、公共服务链和价值创造链,使大学成为平民的大学、产业的大学、城市的大学、社区的大学。

    专家观点

    □  黄达人

    关于本科应用型转型这件事,我是很赞成的。我认为,关于“应用型”,不应该在定义上做文章、去纠结,而是应该看到其本质。“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产业的能力,落脚点是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不是说要所有大学都来走“应用型”道路,但起码所有大学都应该来关注。

    以中山大学为例。中山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国际水平,国家需求”。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由国务院发布实施以后,广东需求就是国家需求。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广东需求作为学科、专业布局的依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特别注重给应用研究特长的教师以职称晋升的特殊通道。在国际合作方面,结合广东核电、电子等支柱性产业需求,先后成立了中法核工程学院以及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

    其实,所有大学都在关注应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不仅仅存在于狭义的职业教育,也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所专属。“应用型”代表着一个办学方向。 

    之所以要强调这是一个方向,就是希望学校领导不要纠结于概念,而是要认清本质。大多数高校领导对于“应用型”是没有分歧的,就没有必要去争论是不是职业教育,也没有必要去分辨应用技术型与应用科技型在字面上的差别。推动本科应用型转型,关键在于如何去推动。在国家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作为大学的管理者,重要的是行动,而不要让一些概念上的争论扰乱了我们的办学方向。

    (作者系中山大学原校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师说
   第04版:连线
   第05版:校园
   第06版:教研
   第07版:法制
   第08版:关注
   第09版:文化
   第10版:科技
   第11版:百科
   第12版:文苑
   第13版:成长
   第14版:随笔
   第15版:家教
   第16版:广角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科教新报.论坛
   第B3版:科教新报.交流
   第B4版:科教新报.畅谈
地方本科高校应从六方面转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