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建兵 本报记者 杨元崇
12月29日,周二。
泸溪县小章乡烟竹坪教学点的办公室里,10余名小朋友正围着年轻女教师符逸腾有说有笑。
“我们非常喜欢符老师,和她在一起很快乐。”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
烟竹坪教学点,目前有一到四年级,学生67人,老师4人,条件艰苦,教学任务繁重。
今年25岁的符逸腾,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的免费师范生,洗溪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今年9月,她和两位女教师一起,来到烟竹坪教学点支教,任教二、三年级数学。
和符逸腾一样,泸溪县今年共有城区6所学校的67名教师,在8所农村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交流。
“师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泸溪县教体局局长谭子好介绍,泸溪县在2005年启动了教师交流,城区学校实行强弱捆绑交流,一所优质学校帮扶两三所农村学校。
教师交流任教期间,将接受“娘家”学校和“婆家”学校双重管理,并由县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跟踪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位继聘等方面优先考虑。
在烟竹坪教学点,符逸腾要上示范课,办小讲座,还要手把手地教满冬其老师做课件,帮助他分析教材。通过专业的引领,让58岁的满冬其也有了成为名师的向往。
不仅教学上指导村小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符逸腾和另外两位老师还拓展学校文化内涵,组织的活动涵盖音体美各个类别,给学校带来勃勃朝气。
“孩子们更加开朗自信。”满冬其说,“以前这里的孩子回答问题很羞涩,现在他们开朗大胆了,并有了自己的思考。”
“通过教师交流改变了过去无序择校的乱象,让学生安心在家门口上学。”泸溪县教体局基教股股长周启良说,“每期开学,学生回流现象明显增加,极大地减轻城区学校的就学压力。”
得到改变的不仅是农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出去交流的教师回校后,比以前更加敬业,更加上进了。”浦市中心完小校长李代海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45岁的张玉芳是浦市中心完小的老师。两年前,她到合水镇木龙小学支教,“第一天去就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上课纪律差,学习成绩也不好。”张玉芳回忆道。
为此,张玉芳从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每天早上她准时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放学时要求学生按村排队回家;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学生大加赞扬,课后经常辅导学困生。一个学期下来,厌学的学生大幅度下降,期末质量检测成绩明显提高。
支教结束回来后,张玉芳把支教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全部投入到教学中,2014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加强了城乡交流,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2016年,我们还要加大交流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泸溪县教体局人事股股长吴务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