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特稿

第0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就是我的眼睛

    本报记者   胡先涛  通讯员   李新春 李志刚

    1981年,赵珊玲出生在祁阳县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黄泥塘镇清吉村。村里教师少,好老师更少,很多农村孩子因此失去了学习机会。正因为这样,回家乡当一名教师的想法在她心里落地生根。

    2000年赵珊玲来到祁阳县黄泥塘镇唐家岭完小任教,有人想帮她调到离县城较近的镇上任教,她婉拒了。后来县里多次招考进城教师,她也主动放弃。赵珊玲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有渴求知识的农家孩子需要我。我能忍心放弃这里吗?”

    “做好引路人,把农村孩子引向山外”

    赵珊玲对工作极其认真。她担任教务主任、业务副校长,始终把学校的发展放在首位。学校偏远缺少老师,她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接受双班或包班的教学工作。每周吃住在校,了解孩子们上、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对所任教课程不仅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每一堂课都认真备课,课后还与同仁交流提高,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她说:“只有学到老,教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的前沿,看得更高更远。”

    赵珊玲在日记中写道,“道路弯弯,偏僻崎岖,它从农村向城里延伸,连接农村与城市两个世界。我啊,愿做那引路的人,将农村孩子引向山外……”

     “就是失明,也要站在讲台上”

    上天在赵珊玲的人生道路上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2010年,赵珊玲因长期劳累过度,感染了眼疾,视力一夜之间急剧下降。

    “当时医生告诉我,此病为眼科中的癌症,无法根治,反复复发最终会导致失明。我需长期服药,昂贵的医药费让家里债台高筑,生育也将受影响。”赵珊玲也曾以泪洗面,万念俱灰……还好,学生成了她坚强的支柱。“我觉得事已如此,倒不如好好教好这几年书,我不能让学生因为我而耽误了课程,我就是失明,也要站在讲台上。” 

    为了控制病情,赵珊玲每天需要服用多种中药、西药,听力、记忆力、视力开始下降,各种并发症接踵而来……

    尽管如此,她依然身兼多职,既是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语文、英语学科教师,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她在办公室里一边煎药一边工作,硬撑着将这一届学生顺利送进毕业考场,学生也以全镇语文、英语排名第一,全县小学班级排名18名的好成绩给她了最好的回报。

    目前,赵珊玲的病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湖南省教育基金会“爱烛行动”,祁阳县教育局、总工会、医保中心等单位和许多爱心人士向她伸出了援助的双手,部分缓解了赵珊玲经济上的压力。每两个月,她要去重庆接受复诊。但她仍旧站在最热爱的三尺讲台,以校为家,带病坚持工作。而她所教的班级,学习成绩一直稳居黄泥塘镇第一,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许身孺子平生愿,三尺讲台写春秋”,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赵珊玲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感人肺腑的教师之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特稿
   第03版:连线
   第04版:校园
   第05版:
学生就是我的眼睛
“神曲”让快乐传递
“把2亿资产留给教育!”
过饱的时代缺一点“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