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娅
据报道,南昌大学本学期全面推行学生自主保洁,辞退保洁员,学生自主打扫宿舍、走廊、楼梯、厕所。此举引发学生不满,不少楼栋垃圾成堆,乱象丛生。在写联名信给校长之后,一些学生又在微博上发起了“帮昌大校长上头条”的话题。
让青年学生体验生活,感受劳动的不易,校方的良好初衷无庸置疑。但这样一件看上去美好的事,何以在实践中遭到强烈抵制,落了个事与愿违的下场?究其原因,学生抵触的并不是劳动本身,而是校方在“新政”推行过程中的简单粗暴,以及对他们意见的忽略。
事件中的权威一方校长周创兵认为,“自主保洁”既能为学校省下一笔不菲的开销,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而且“试点工作证明很成功,”所以学生应该无条件的支持。
非也,“自主保洁”既然顶着“自主”的头衔,就应该事先征求学生、家长等涉事各方的意见。而不是在学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开学就为他们配发劳动工具、安排卫生区和时间表,规定每天学习的黄金时间都要对学生楼栋进行清扫。行政手段强行将“自主保洁”变为了“强制保洁”,就算再“为孩子好”,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
要知道,“自主保洁”面对的是业已成年的大学生,他们并不是刀俎下的鱼肉,也不是懵懂小童,而是拥有独立人格的成人。他们有思考事情利弊的能力,也有挑战权威的勇气。所以,学校在决定让学生“自主保洁”之前,理应让他们先发声,经过充分讨论的新政才能体现民意,继而在推行中获得支持。
笔者相信,若是学校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自主保洁”的讨论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希望校长们能够拿出诚意,走进学生中间,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让“自主保洁”能够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