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暑假合刊·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暑假合刊·热点

第03版
暑假合刊·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是最大智慧
——给贫困生“植入”贵族精神意识探析

    ▲“友善组”深入贫困学生家中调研。

    编者按:近几年来,国家先后推出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免费午餐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得到了大大的巩固。记者近几年在农村学校调研发现,不少学校在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时候,往往只停留在“助困”的层面,关心的只是他们的生活和经济困难,而没有上升到“育人”的层面,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扶贫”。因此,在帮助他们解困的同时,应给他们“植入”贵族精神意识,这种“贵族精神意识”实际上是让贫困学生具有自信、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的精神,让他们远离自卑的阴霾,战胜目前的困境,通过努力读书,报效祖国和社会。今年7月18日至20日,本报记者在湖南省教育厅的鼎力支持下,赴通道县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于此,提出给贫困生“植入”贵族精神意识这一观点。本报摘发其调研文章,以供教育界人士参考!

    本报记者 杨元崇

    调研见闻:“我很想读书,走出大山!”

    怀化最南端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大片逐渐舒缓的平地,先民们于是选择在此安身立命,并给她起了一个朴素而又贴切的名字——坪坦。

    一条小河欢笑着在崇山之间由南往北蜿蜒而来,到达坪坦后河道变得更加舒展而妩媚,河两旁是侗家人别具一格的木楼,木楼的倒影与水中欢快的鸭群相映成趣。一阵微风夹杂着山野间淡淡的花香轻轻拂来,在这火热的夏天让人心旷神怡。我们走过侗家人那别致的风雨桥,就抵达了今天的调研目的地——坪坦乡中心小学。

    这是一所年逾花甲的学校,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她承载了教化侗家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学校党支部书记吴国建告诉我,全校包含4个教学点在内有390多个学生,其中寄宿生190人左右。这些孩子全年有200天可以享受3元的免费午餐,其中40%的寄宿生可获得国家贫困生补助。“贫困生的学业较困惑,这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吴国建如是表示。

    校方给我们调研“友善组”推荐的是一户一年级学生家庭,一家四口居住在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木房子里,房间的布设是乱糟糟的。征得孩子同意,我们看了孩子的期末考试试卷,语文23分,数学16分。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孩子在书写自己姓名的时候不仅是倒笔画甚至连名字也写错。

    调研组成员依任找来小木凳,先给他示范正确坐姿,随后蹲下身子手把手给孩子示范,并让其描摹。

    我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听到陌生人问话,他显得吞吞吐吐,见他如此腼腆,我把话题转到了别的方面。

    看他一直拿着画笔,我便问道“你爱画画吗?”

    此刻,孩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我们由陌生开始到有话可说。

    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明显感受到他较其他同学在学习上显得焦虑不安,甚至沉默寡言,当你触及他的兴趣点的时候,他跟你说上几句。从他的情况引发我的思考,“双困学生”,即家庭经济、学习生活困难的学生,如不能及时得到认可和赞美便会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逐步演变成心理疾病。尤其是那些来自偏远山村的“双困”学生,他们对有些学科甚至明确表示“不喜欢”,在与孩子们座谈的时候,我要数十个学生填写了一份问卷表。

    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英语课吗?”

    问卷结果:“不喜欢。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英语老师。”

    龙某读五年级,他告诉我:“很想读书,走出大山!”

    “孩子,你不学好英语,拖了后腿,怎么走出大山呢?”

    孩子脸上掠过一丝忧虑。

    这些孩子的主要心理特点表现为自尊与自卑的矛盾性。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他们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希望有一双翅膀飞出大山,但因家庭贫困和学习困难而又显得不自信。于是,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

    调研的结果,让人忧虑!扶贫,应从“物质扶贫”向“精神扶贫”递进,首先给受助对象一种精神辅助,让他们信自我、信老师,信学校、信国家。

    一个人的“信”,来源于他的自尊。每个人的自尊是与生俱来的。历史上“不食嗟来之食”,“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等,讴歌了人们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尊重他人人格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每个人应该坚守“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

    自信前提: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

    无论教师、学生、商贾、官员,都应该有一个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

    一个人如果没有尊严,也就无所谓人的价值可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对人格尊严作了广义和狭义这两层含义的论述。称:“两层含义是辩证统一的。”它表明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人格,就必须处理好人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因此,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上也有一个尊重差别、包容多样的问题。学校应该努力营造这样一种自由的风气: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格尊严。社会和爱心人士更应该给贫困生营造一种人格尊严的自我的宣传舆论环境。

    调研期间,我们给受调研的家庭送了慰问金,但没有拍摄下这些镜头,其目的是为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包括肖像尊严、荣誉尊严、姓名尊严。

    近些年来,很多爱心人士,民间爱心组织在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过程中,出现一些侵害贫困生隐私权现象,常见的侵权行为主要来自于学校、资助人、新闻媒体。

    贫困生隐私权保护涉及到贫困生隐私权与学校管理权、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及新闻自由之间的冲突和平衡,保护贫困生的权利应该坚持尊严衡量原则,重点提高学校、资助人、新闻媒体及贫困生的隐私权保护意识。

    特别是新闻单位或学校办公室在对贫困生进行采访和报道时要做到三点。1.对拟采访的贫困生,要事先告知并征得贫困生的同意。2.对贫困生采访不要刺探追问纯属个人私事的内容。3.记者采访中,贫困生主动告知的个人或家庭的相关隐私,如果报道要征求家长及贫困生的意见。如果家长不同意,原则不能报道。

    植入对策: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

    除此之外,对贫困生的精神扶贫显得更为当紧,应当从源头上做起,使他们从心理上战胜贫困,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战胜苦难的信心,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

    要想让当代农村贫困生真正摆脱贫困,必须要将其个人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从信仰,也即自信的层面上来把握,只有这样农村才有希望。

    谁来给农村贫困生“植入”贵族精神意识?如何给他们“植入”贵族精神意识。这两个问题归根到底靠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来解决。

    把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精神有机贯穿于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教师请告诉我们的学生,走出大山的第一个必须条件是爱读书和读好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少农家子弟都是通过读书这条渠道走出大山,在各个岗位上方显英雄本色,随后造福桑梓。

    一位校长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0多年前,他在桃源一中任副校长,一名打工妹伢要回到学校读书,但她没了学籍,不能参加高考。当时“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泛滥,为了恢复她的学籍,这位校长从县教育局一直跑到了省教育厅,最终恢复了她的学籍。这名曾经的农村辍学娃、打工妹伢,竟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再到保送复旦研究生。这个妹伢就是如今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EO龚海燕。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不妨真诚地夸一夸自己的学生,因为你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话说人生像一栋三层楼的房子,第一层是物质,第二层是精神,第三层是灵魂的。所以说,我们的教师应该坚守一份追求,不吝啬你对孩子那一句来自心底里最真诚的赞美。有的人即使穷,也可以算贵族,起码有贵族气质,比如颜回,孔子就是临死前也不忘夸他 “不改其乐”。

    建设最美校园,给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呼吸的空气。湖南广大农村学校可因地制宜,通过打造“一校一特色”品牌,把学校建设成为最适宜的育人圣地。此次通道调研之行,我们所见到的坪坦乡中心学校及坪坦乡横岭教学点,其建筑风格甚美。这个美,她是外在的、形式的。那么我们可否从内涵的层面给她赋予文化之美?以该校附近的鼓楼、风雨桥等建筑为例,数学、美术、历史科目教师是完全可以把它引进自己的教学中来,从立体几何、美学、历史学的角度把固定的建筑赋予文化。此举一来让学生熟悉了身边的事物,二来丰富了学科知识,三是增加了民族自尊感,一个人的贵族精神最重要一个核心就是自尊的精神。

    把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成贫困生的温馨港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的。每个中小学生都有对爱的渴求,对赞誉的期盼。每个教师只要心中装有一份爱,并把爱的情感投入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定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以最佳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更能把学生的不良的心理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有责:须担负培养孩子的自爱精神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风,家风的第一堂课就是告诉孩子如何善于自爱,一个没有自爱的人不会去爱别人,自爱不是自私,更不是利己主义,而是自尊的前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仆虽騃,亦粗知自爱。”

    如何教会孩子自爱,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几点肤浅看法。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广大农村大多数父母或许没能表达出这样的大道理,但至少可以告诉孩子,晨起第一件事情要学会叠被子、洗漱和扫地。如今,一些家长有一种观念,“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殊不知这种观念实属典型的对孩子不负责任。

    近几年,在农村学校调研过程中,学校负责人介绍情况时,有一条内容是相同的——我们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试问,孩子的养成教育,家庭就没一点责任吗?此次友善组调研走访的吴姓家庭,其长子作业本及试卷等,杂乱的放在床上。“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了意志和梦想。”随着国家扶持贫困生的力度加大,如今的贫困生基本上不存在“饿其体肤”这种情况,那么必须恪守苦其心志的毅力。学习蚯蚓“用心一也”的精神,梦想即可成为现实。

    调研发现,农村学生面对陌生人问及自己的姓名都支支吾吾。“不亢不卑,大胆地向别人说出自己的名字。”这些与人交往的常识,是家长在孩子进入学校前就应该传授的。古人曾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告诉孩子,爱心人士对你的资助不是怜悯,更不是施舍,而是在你困境之路上帮扶一把,希望你快快成长起来,而后也能怀抱一颗善良之心,去传递这份大爱。让更多的人有独立人格尊严地活着。

    调研结束语:

    给贫困生“植入”贵族精神意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帮助每个“双困生”树立崇高理想,苦其心志,锲而不舍,方能摆脱物质和精神上的贫困。给贫困生“植入”贵族精神意识也是实现教育公平、改善民生,提高全体人民尊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暑假合刊·热点
   第03版:暑假合刊·要闻
   第04版:暑假合刊·连线
   第05版: 暑假合刊·师说
   第06版:暑假合刊·文化
   第07版:暑假合刊·成长
   第08版:暑假合刊·可乐
   第09版:暑假合刊·镜像
   第10版:暑假合刊·科技
   第11版:暑假合刊·科普
   第12版:暑假合刊·心理
   第13版:暑假合刊·攻略
   第14版:暑假合刊·湘韵
   第15版:暑假合刊·信息
   第16版:暑假合刊·关注
   第17版:暑假合刊
   第18版: 暑假合刊·富强
   第19版:暑假合刊·民主
   第20版:暑假合刊·文明
   第21版:暑假合刊·和谐
   第22版:暑假合刊·自由
   第23版:暑假合刊·平等
   第24版:暑假合刊·公正
   第25版:暑假合刊·法治
   第26版:暑假合刊·法治
   第27版:暑假合刊·爱国
   第28版:暑假合刊·敬业
   第29版:暑假合刊·敬业
   第30版: 暑假合刊·诚信
   第31版:暑假合刊·诚信
   第32版:暑假合刊·友善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
   第B3版:科教新报·畅谈
   第B4版:科教新报·论坛
信是最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