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暑假合刊·爱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暑假合刊·热点

第03版
暑假合刊·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编者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上,提出的第一个词是:爱国。当这个宏大的选题出现在我面前,首先想到年幼时期,父亲对我们兄弟的教导: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这或许是最原始最朴素最真诚的一种爱国方式。

    进入学堂,小学生手册赫然写着——热爱祖国,但是“爱国”究竟体现为哪些方面、该怎样去做才是爱国,我想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面。

    □  杨一

    (一)爱国请先爱家

    爱家请先爱父母。

    最近一周,我请教很多小学校长谈“爱国”。他们几乎是同一个观点——“爱国请先爱家,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告诉孩子爱家,爱父母。”

    这让我联想到《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也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行孝为先,自古就是。“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真正意义上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

    我们不需要像古人那样“卧冰求鲤、百里负米”孝顺父母,但至少可以做到青少年时期少给父母添乱子,少惹是非,少让邻居登门告状。成年工作后,每个季度抽空一到两天回家听母亲念念唠叨,陪父亲小酌一杯。无论我们贫穷或富贵,远隔天涯,还是近在咫尺,记得在我们身后还有一个家,还有两鬓斑白的父母,他们希望子女时刻遵守党纪国法,本分做人,踏实做事。

    无论逆境还是顺境,请记得给家一份微笑,给父母一份微笑。

    前天晚上在家品茗看书过程中,看到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

    有一天,兰州军区司令员,有常胜将军之称的皮定均将军,披着月光去查哨。

    他来到哨所问站岗的哨兵:“小同志,想家吗?”

    哨兵立正、敬礼,大声回答:“报告首长,为了革命,我不想家!”

    皮定均眉头一皱,环视一下陪同来的大小军官,十分气愤地大声说:“放屁!革命,就不想家了?没有家,那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保国?革命不想家,那是大话、空话、假话、套话!不想家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他又回过头来,亲切地对那哨兵说:“记住,要想着家,要想着爹妈,要想着家乡的父老乡亲,这才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今天重温这个真实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情真意切的启示,那就是爱国应该先从爱家做起。只有学会先爱家、爱父母,我们才有可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能不断地传递正能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爱家也是爱家乡。家国之恋,故土之情。那千里老家炊烟,那房前小桥流水,那房后老树昏鸦,那山道弯弯如画。“鸡鸣狗叫也温暖,吵架骂娘融成乡音”,总之记住乡愁!

    (二)热爱每寸土地

    爱国之心首先就根植在本土的大地上,寸土必争,因为我们守土有责。

    领土是国家构成的要素之一,维护领土权益必然是一国公民爱国的最直接反应。

    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写了这样的话:“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即民族的危亡是全民众的事,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志士仁人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源自这里,虽然这句话成型得较晚,但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全民爱国情怀却很早就形成了,我们从《诗经·秦风》里的一首《无衣》就可以看出,上下一心、共御外敌的精神,原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歌里豪迈地表示,谁说军备不足?一旦有作战需要,同穿战袍,与君共赴战场、共赴国殇!这首诗也便是“袍泽”这个词的来源出处,喻指军中的同事、情谊深厚的战友。

    热爱祖国,从热爱国土开始,像爱惜自己眼睛那样爱惜每一寸山河。

    我在长沙市一中采访期间,该校副校长高阳平说,长沙市一中坚持“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所以学生对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很关注。举个例子,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中有124个学生战死沙场,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又牺牲了70多个学生,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所以学校始终把“担当”看作自己的特色,不管什么时候国家碰到困难,一中的孩子是冲在前面的,学校对这个远远比考几个北大清华看得重要得多。

    当今,大学生踊跃参军,亦是更有形的一种爱国方式。

    一个国家军事存在的理由是因为关系到领土、领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关系到国家存亡。因此在国家领土安全受到威胁时,爱国民众就恨不得奔赴边关、同仇敌忾,这份爱国之心,上至权贵下至黎民。

    (三)人民之爱至上

    领土是供养国民生存的基础,因此,比土地更重要的,是这地上的人,是组成一个国家的广大人民。对民族团结的维护、对人民生存的爱护,才是爱国的更重要体现。《诗经》中说“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一城一池、一山一地,都是人民的居住地。

    所以《孟子》会斩钉截铁地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心之和睦、民力之团结,是比地缘优势更重要的保家卫国的因素。而《孙子兵法》也说:“上下同欲者胜。”这里说的“上下同欲”,并不仅仅指军队内部的上下一心,更是指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拥有这样的民族力量,就拥有了制胜之道。

    但是民族的团结又何其难也!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是我们这些风俗迥异、特征各异的民族先辈们彼此试探着、爱护着一路走来,才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悠久的历史中,她经历了多次的分裂、统一。《三国演义》的作者说:“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指的这种现象。但他把这种分合现象当成一种定律就不够正确了。实际上,中国历史,统一是主流,每次分裂,都包含统一的趋向,都为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我们祖国的统一,大致经历了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而达到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而终于达到稳定的多民族统一,并且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论断有着充分的历史根据,是非常精辟的。

    我们的祖国,用五千年的血泪交融才把56个民族组成大家庭,培养成今天的家齐国治。

    让生活在这个国土上的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这才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所以中国的儒家信奉:“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这是出自《大学》中的话,儒家文化认为,没有人的存在,何来土的必要?疆域,是为护民而存在。

    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荀子在《议兵》中写道:“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所以,对民众的共同爱护、和平守护,是历代政府的治国之要;而每个国民的爱国之情,就体现为“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同仇敌忾,赴荡蹈火,誓死守卫家园。

    因此,“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责任。

    (四)包容文化之爱

    爱国的第四个层面,在我看来,是我们每个人守住文化的根基不断、守住精神的土壤不灭,当然,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坚守,绝不是要一味排外,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就决定了它能包容中外而又不失自我;对中国文化的坚守,也并不是一味复古的,历史不能倒退,这是客观规律,我们今天的文化形态就是时代的选择,不能只求摹古而不谈创新、固步自封。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立足当代,不忘过去,传承昨天,面向明天,用我们个体的文化修养,构筑中国文化这道“万里长城”绵延不绝。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有着三道“万里长城”,这三重意义上的长城,共同护卫着我们国家的久存:

    第一道万里长城,就是由方块字累积而成的、由中国文化构建出的不朽长城,这道文化长城,虽无形却无处不在,虽古老却历久弥新,守护着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未中断。 第二道,是由中华民族血肉之躯筑成的万里长城,每当我们国家到了危难时刻,这道长城就凸显出来,众志成城,民族之魂守卫着家国和人民闯过灾难、自强不息。第三道,是那座实体的、肉眼可见的、由一块块青砖砌成的万里长城,它在中国古代守护着疆土的完整。

    如果说古人的爱国观,更主要表现为对有形疆土的重视,那么在当今、在未来、在“地球村”的全球视野下,我们当代人的爱国观,更多是表现在文化层面,更重要的,是去爱护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价值和国际影响。

    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诞生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诞生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都曾拥有辉煌的古文明,然而却在历史进程里逐渐式微而中绝,与之相比,只有中华文明屹立至今,走向遥远的未来。

    陆游曾有一句诗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就是爱国,爱我们的疆土完整、爱我们的民族团结、爱我们的文化精神,这既是公民责任,更是历史担当。守土有责,守住家国的土,守住民族的魂。

    (五)绝对忠诚之爱

    物欲的时代,亟需精神的食粮;变革的时代,亟需不变的绝对忠诚。

    这里先讲一个故事:

    “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当钱学森踏上归国的路时,美国国防部扣留了他。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曾写道:“钱是曾帮助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经过不屈不饶的努力,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9月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据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回忆,同行的林孙美兰问他,“你为什么想回到中国?”钱学森回答:“我想为仍然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一来到北京,他即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我们知道,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黄伯云的航空制动材料,成为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的重要助推器,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标记。

    湖南卫视近期播出的新闻系列片《绝对忠诚》及其后续片,报道湖南籍车著明等11个人民科学家的形象走下金字塔,像磁铁一样吸住了亿万观众的眼球,人们被科学家绝对忠诚的英雄精神深深感动,赞美之声犹余音绕梁,久久萦怀。他们的感人事迹正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深刻内涵的生动写照。

    钱学森曾对一位中学教师说:“要想蛋糕味道美,里面的用料必须好。基础非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不要瞧不起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轻人的灵魂。”

    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我想,她应该是培养每一个公民具有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搞好教育事业首先靠教师,教师的脊梁承载着学生和民族的未来。每个教师只要有绝对忠诚从教的良心和意志,定能培养出像钱学森等这样具有独立人格尊严,和对国家绝对忠诚的人才。

    阅读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思考或者查阅资料:

    1、什么是真正的爱国?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爱国?

    2、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哪些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思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学经典的内在关系。

    4、谁在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添砖加瓦,在做维护,在加固?

    5、 每个公民的人生使命和价值?

    6、每个公民如何塑造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暑假合刊·热点
   第03版:暑假合刊·要闻
   第04版:暑假合刊·连线
   第05版: 暑假合刊·师说
   第06版:暑假合刊·文化
   第07版:暑假合刊·成长
   第08版:暑假合刊·可乐
   第09版:暑假合刊·镜像
   第10版:暑假合刊·科技
   第11版:暑假合刊·科普
   第12版:暑假合刊·心理
   第13版:暑假合刊·攻略
   第14版:暑假合刊·湘韵
   第15版:暑假合刊·信息
   第16版:暑假合刊·关注
   第17版:暑假合刊
   第18版: 暑假合刊·富强
   第19版:暑假合刊·民主
   第20版:暑假合刊·文明
   第21版:暑假合刊·和谐
   第22版:暑假合刊·自由
   第23版:暑假合刊·平等
   第24版:暑假合刊·公正
   第25版:暑假合刊·法治
   第26版:暑假合刊·法治
   第27版:暑假合刊·爱国
   第28版:暑假合刊·敬业
   第29版:暑假合刊·敬业
   第30版: 暑假合刊·诚信
   第31版:暑假合刊·诚信
   第32版:暑假合刊·友善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
   第B3版:科教新报·畅谈
   第B4版:科教新报·论坛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