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南湾中心学校 陈冬林
一、与学生一起探究古文
课改要求我们重视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主导,学生是主体。古文教学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理解字词句意思。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教辅书籍和信息琳琅满目。学生完全有能力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古文。但是这里会有一个疑问:学生那么反感古文,怎么会主动去理解古文呢?这正是我们教师需要解决的。笔者认为,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可以尝试这样几个技巧:
其一,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古文。
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提出自己在理解上的难题和疑问,由其他学生解答,老师来总结。将古文的翻译变成一堂词义探讨课。甚至可以因此而组织一场小型讨论会。当然,前提是,老师平常教给一些古文理解方法:1、参照课文注释,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译全文,并给不理解的词,不会翻译的句子作上记号;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多音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3、圈出重要实词和常见虚词,并弄清其意义和用法;4、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5、找出文中的互文现象;6、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等等。
以《卖油翁》为例,有同学就提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中四个“射”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教师可根据学生反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尽情地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对学生进行认可和恰当、及时地鼓励,并进行总结。每节古文课,抓住一个字词难点即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能得到增强。
其二,大胆运用新方法,吸引学生和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古文
古文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特殊形式。古文教学不能上成枯燥的字词课,但是又不可避免字词讲解。
教学有艺术,要改变古文课堂沉闷的气氛,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小组竞赛、抢答等等,甚至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可使用选择题的方式降低字词理解难度。
也可以从作者生平轶事、创作背景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理解古文兴趣。在讲曹操的《观沧海》时,我从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着手设置这些问题:在《三国演义》中,“白脸的曹操”历来被人们定性为“奸贼”,通过这首诗你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些诗句能感受出来?通过类似的“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更大胆点,我们可以尝试鼓励学生联系现实对古文进行再创作,或者选择简单的古文进行模仿创作,逐步让学生接受古文。如在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后,学生对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特别向往,我就给学生留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你来写写自己理想中的“桃花源”。
二、与学生一起感受文人气质
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如果能够使学生自己变成古文中的主角,那么学生更能体会到古文的美感。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品读中,可以设置这样一种情境——“与苏轼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感受苏轼心情变化。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设计出如下对话:
旁白: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这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苏轼毫无睡意,起身出门散步。
学生:苏轼啊,你为什么半夜不睡觉,出门散步呢?
苏轼:我被贬黄州已经四年了,空有满腹文采,报国无门,心中苦闷呀。
学生:你和谁一起散步呢?
苏轼:和我的朋友张怀民呀,两个同样被贬官的人。
学生:你们散步看到了什么呢?
苏轼:“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月影倒影在水中,如同水草交错纵横。
学生:看到那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好点了没有呢?
苏轼:就这样吧。我只是闲人罢了,就寄情在这月色之中吧。
将文中的情境化成简单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更能使学生体会苏轼苦闷、无奈到安闲自适的心情变化。也可让学生设计苏轼与张怀民之间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苏轼心境的理解。
三、与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文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诵读不仅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现版的文言文(古典诗词)强调可读性和浅易性,有叙事性散文,也有抒情性诗歌。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感悟出作者情感,有利于理解古文。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古文语感,领会情境。
如读《陌上桑》,先采取老师与学生分角色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初步体会出使君的玩世不恭与罗敷的机智幽默。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反复朗读,学生在这种情境对话中,很容易理解罗敷的性格特点。
古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管如何变化,都要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诵读的方式学生文言文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