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四中 胡志英
4月16日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蔡某某在宿舍内自缢身亡,死者在遗书中称,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
十多年寒窗苦读,满怀理想与抱负,不料却是毕业即失业,大学生、研究生找工作难,文科生找工作更难,不能“拼爹”的则难上加难,有网友愤慨道,富有人文传统的文史之学都无力滋养生命,悲与痛,问教育还是问社会?研究生自缢,归根结底还是跟三样东西有关,一是家境,二是性格,三是思考,三点交互作用往往可能导致极端。
不难发现,包括蔡某某等在内的一些自杀研究生自身所存在的各种缺陷和心理问题。比如自我定位、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期望过高;比如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不强;比如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意识不够等。说白了,作为研究生,就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毕业论文难写、工作难找?
有人指责学子心理脆弱,不肯放下身段;问责教育的种种弊端;批评招聘单位就业歧视……那是容易的,似乎还能把个人置于某种道德高地,然而,在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面前,这样的说辞,是否太轻巧了呢!如果一个受教育者,从走上课堂的第一时间起,就被学校和老师拿名牌大学、高薪工作、显赫地位等作参照,逼迫或者诱使学习,找不到好工作,岂能不对现实失望。而当一对夫妻节衣缩食,含辛茹苦送子女求学,又怎会不希冀自己的孩子屹立职场之林。难道他们错了吗?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始终应该成为让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的渠道。当一个社会缺乏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那么,悲剧的发生,自然是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