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苑广阔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增至717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压力,不少求职者在毕业前突击整容美体,在简历照片和个人形象上做投资,以便改头换面增加求职机会。
(5月1日《三亚日报》)
大学生们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从业形势困难,求职竞争激烈,改善个人形象客观上确实有助于提高求职时的综合竞争力和成功几率;另一方面,个别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以貌取人”的现象确实存在,这也加大了大学生们的集体焦虑,期待以更好的形象为自己增加胜算。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通过PS软件修饰个人简历照片,通过整容美体改善个人容貌形象算不上是严重的弄虚作假,但终究是不够自信,也不够诚信的表现。更何况,如果一家用人单位过于强调求职者的容貌和形象问题,那么就要怀疑一下其招聘的目的与诚意,衡量一下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了。实际上,按照人才与就业领域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并不赞同甚至是反对大学生们的这种做法,比如一些企业在招聘要求中明确提出“附带两张个人生活照”,或者是要求“素颜照”,就是为了防止有些大学生简历上的照片过于失真,误导了招聘单位。
更加重要的是,容貌和形象不代表气质,更不代表能力。招聘人才,归根结底是希望求职者能够利用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特长、工作能力为自己创造效益和价值,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好看的花瓶。如果一个大学生通过整容美体,个人形象侥幸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垂青,但是到了工作中却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无法胜任单位委派的工作,就难免给人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最终即便不被解聘,也不利于职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