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曾安民
在棉花盛产地南县南洲镇,无论是新绿的幼苗破土,还是棉铃成熟,人们总是见到一位面容黧黑、身体清瘦的长者,他或踩单车或骑摩托车,穿梭在田间地头,为棉农传道授业。他就是省老年科技精英朱仁。在他担任县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的14年里,全县科学种棉近26万亩;他所蹲点的南洲村的棉田年年大丰收……
清代诗人马苏臣曾这样称赞棉花:“花开天下暖”,大意是说棉花开了,全天下的人就有衣服穿了。而这句话恰好也是朱仁多年来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帮助下,一大批棉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99年,朱仁从县农业局退休后,女儿便把他接到海南安享晚年。安静闲适的生活还没过几天,当地一些慕名而来的老板找到了他,想聘请他做顾问。而此时,县老科协会长彭忠阳三番五次打来电话,老科协需要他,南洲村更需要他。
朱仁虽然退休了,但他一直心系乡农,情牵白棉。他婉言拒绝了企业的盛情邀请,又说服了女儿,回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棉田里。
自1964年朱仁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南县育才公社当农技员,跟着育才公社书记杨庆桃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在棉花地里。1982年,他调到县麻棉原种场当领导,在他的领导下,原种场的皮棉当年就从70多斤增产到110斤,第二年达130斤,很快成为南县棉花生产公认的“技术权威”。正因为如此,彭忠阳会长希望他这次能在南洲村再创奇迹。
从2004年开始,朱仁一心扑在了南洲村的棉田上。棉农开始对他不放心,担忧他是“下田打搂”的,他当众表态,只管传授技术,不参与分红,不吃农民的饭,连茶也不喝一口,长期背个水壶下乡。蹲点不久,他便发现村里的棉花颜色不对劲,经仔细观察后发现是出现了盲蝽象虫害,在他的指点下,才避免了一场灾难。有一次,棉田里出现了红蜘蛛,朱仁要大家打药,可村里一位自认为是“种棉角色”的人不相信:“我怎么没有看到蜘蛛?”朱仁告诉他,红蜘蛛比芝麻还小,棉叶转红了,又出现了蛛网,就说明有了红蜘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棉叶恢复了正常的颜色,“种棉角色”心服口服。
在朱仁的指导下,南州村的3000亩棉花,亩产籽棉达350公斤,有的高达近400公斤。就这样,朱仁成了棉农心中的主心骨。“有难处,找朱仁”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为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先进技术,他在村里办起了全县第一所农民培训学校,第一年开设棉花技术课10堂,听众达1500人次。从此,他的农民培训学校越办越火,不仅办了棉花班,还办了粮、果、蔬、养殖班,14年来培训农民上万人次。
朱仁的名声越来越大,全县各地棉农都争着请他指点。2011年,明山头镇两个村出现了不知原因的灾害,朱仁一看便知是棉花缺硼、钾,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花而不实、落花落蕾,在他的指导下,这两个村采取了补救措施,促进了棉花增产。2012年4月,浪拔湖镇南红村千多亩棉田里,营养钵苗普遍猛长,朱仁告诉他们移栽后将严重影响棉花生长,他和一批退休的农技干部一起,采取转钵蹲苗措施,全村近2000亩棉花,一类苗达60%以上。
朱仁不仅是棉花专家,也是农业技术的多面手,在县老科协的统一领导下,他领导的农业分会有30多名高、中级职称的老科技工作者,成立了4个科技服务队,13个科技服务点,建立了600多个科技联系户。南山村的刘建新,空有一身好劳力,却不懂技术,朱仁便教他学会种南瓜技术。2010年,刘建新租赁1500亩河滩种南瓜,当年纯收入70多万元,加上猪、鱼收入,一年超过百万元。
而今,73岁的朱仁仍然奔波在南县的田间地头,在科学理念上不断翻新的他,最近把目标对准了发展富硒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