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乐
大学要求贫困生演讲“比穷”,得票高者可获助学金……近日,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这一竞选贫困生的做法引发舆论关注。“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竞选贫困生”的做法并非个例。如何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在得到资助的同时保有尊严?
(10月17日《沈阳晚报》)
近日,沈阳大学学生小李发布微博称,自己在申请贫困生助学金过程中遭遇了尴尬的一幕,即要认定贫困生资格,获取助学金和奖学金,就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比穷”,自揭伤疤。目前,一些高校为了“公平”,防止帮困助学中的弄虚作假,宁可牺牲贫困生的隐私,也就是说,相对于帮困助学的钱没有用到真正的贫困生上,这算不了什么。
比赛“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却忽视了贫困生也有隐私、尊严。在长期以来的帮困助学中,贫困生的隐私是被漠视的,在大学里,帮困者为了展示帮困成就和意义,就不时组织受助学生诉苦、感恩;即便意识到帮困应该保护贫困生的隐私,维护其尊严,为了维护所谓的“公平”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
在实际的“贫困生”评选中,有些学生家庭也比较困难,但因为要上台“晒贫困”,觉得有损尊严,就放弃了申请;即便是上台介绍自己的情况的学生,他们看上去也很不好意思,据报道普遍说话声音小,甚至有男生在台上更是数度哽咽。这种自揭伤疤的做法太不人性,伤害了贫困生的隐私权,产生了负面效果,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这些学生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站在那台上?自尊心能承受多大的底线?心里留下多大的阴影?完整的人格是否也正在接受着考验?
“竞选”贫困生,晒的是家庭隐私,学校应给他们以尊重。可以请同学“代言”,对申请者情况进行介绍后,再由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委成员组成的评议小组共同讨论决定;也可以对申请者进行编号后,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布与编号相关的信息,然后由全班同学共同投票。这样可以在同学们的知情权和贫困生的隐私权之间取得平衡,申请人的信息是需要公开,但公开的形式应合情合理,上台演讲的方式显然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