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一中 刘云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它强调让每个学生借助同老师的个性化交往而进行不断的自我思考,自我体验,从而形成自我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都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却存在这样的误区:学生全文内容还没有作整体的理解、把握,对文中的寓意还没有作出自己的感悟、体验,与文本的作者也还没有作深入的对话、交流,就急着让学生作出个性化的解读,以求得课堂的活跃。这种与个性化阅读教学貌合神离的做法看似活跃了课堂,实质失之于浅薄、浮躁,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注意。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我认为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良好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性思维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意与文本接触,是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而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有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学习兴趣,深入文本,促进个性阅读。如在教《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房屋,待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独特的构想后,然后以钢琴曲《蓝色多瑙河》为音乐背景,播放出作者的空中楼阁图片,这时,在欢快的氛围中,他们很自然,也很乐意地就进入了阅读,用自己的心与文本交流,感受作家的独特情怀。
二、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情感性思维
情感本身就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阅读,挖掘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首先是教师的情感要投入。要将范读作为主旋律,融音调、表情、姿态、手势于一体,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以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情感效应。二是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因素,定好情调,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使阅读教学真正进入以情感人的境界。三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情感功能,对课件制作、幻灯片放映、录音、录像播放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力求以“形象感目”、以“音美感耳”,以达到“情美感心”的目的。
意味隽永的作品无不凭借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的兴趣,扣击读者的心扉,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能量。读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其急促的短句,反映出所处环境的恶劣紧张;其连续的铺排,凸显着南逃过程的险象环生;其悲壮的议论,昭示着矢志南归的一片丹心。要引导学生沉潜到语言的深处涵泳体味,把握作者内心的节律。另外,教学留有余地也是培养个性的一条良好举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
三、积极鼓励质疑精神,开发学生的评价性思维
个性化阅读的评价性思维,是读者个人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由于它带有批判、鉴赏性,所以又谓之批判性阅读思维。这一层次思维表现为:(一)评价文章内容性质和价值;(二)评价文章表达技巧和风格;(三)评价文章写作背景、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四)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
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评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怀疑、批判、独见”三个思考点上,教师善于质疑,善于诱导学生生疑,进而进行批判、评价。如何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如何看待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潜力是很大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答案,点拨得当即爆发出思想的火花。
四、努力扩充发散性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代有个“曹冲称象”故事。由于没有一杆大秤可以用来称大象,年幼的曹冲想出了分别用船载象载石,通过水位相同推出象与石重量相等的方法。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于自我潜在智能的开发性阶段,这就需要扩充思路,展开联想,进入创造性思维状态。阅读中创造性思维特点表现在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诸方面思考问题,并在多种思路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思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常使用这些指导策略:(一)自己发现问题;(二)多角度想问题,取其最佳者;(三)善于假设推理;(四)接受未成熟现象;(五)讨论问题不机械,重变通性。用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话说:“老师这里没有现成答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如:琵琶女在今天该有什么命运(高中课文《琵琶行》)?孔明不派马谡去守街亭行不行(高中课文《失街亭》)?这些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难度很高,有教师提出的,有学生发现的,谁也不能作出统一的答案。一旦出现这种场面,个性化阅读教学即进入了创造性思维训练最佳状态,同时达到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增强能力,发展智力”的宏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