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金兰中学 申生伟
新课标把教育教学中对话的精髓表述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可见,语文教学的对话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组合体,对话教学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但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培训未及时跟上等原因,产生了对话教学的误解,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偏差。因此,本文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对话状态下的语文教学,是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前提下展开的,它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对话教学就要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之间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对话平台。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在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同时成为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完《皇帝的新装》后要求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为课文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尾。同学们纷纷发言、畅所欲言,这时有一个一向胆小且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看到同学们如此无拘无束地与老师交谈,也蠢蠢欲动想要发言,可又怕说错同学取笑他。我对他微笑,示意他站起来,结果他开口说:“我觉得皇帝大彻大悟、改过自新了,从此人们又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了。”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正是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才有那位“学困生”创造性的发言,也使他在学习生涯中有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二、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重强调学生对老师的服从,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面对人类交流的现实,人需要不断地处理独自与对话之间存在的张力,妥善安排自己与他人的交流关系。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惫,任何压抑、抑制、独断,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对话,是个体与他人之间以与生俱来的语言为载体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没有教学组织者的有力支持与鼓励,就不能实现所有人参与对话,这也是有效对话教学的前提。
三、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圣哲前贤传下来的道理和知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那些道理与知识看作不可更改的东西。而语文对话教学的理念,则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走进生活,与丰富多彩而又复杂纷繁的生活直接对话交流,从生活中捕捉、筛选、获得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要尊重丰富多彩的对话结果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思维方式的一致性,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与确定性,只要学生的共性、不要学生的个性,故少有创新。而语文对话教学则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与别出心裁;当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理解、体验,并非让学生把自主探究简化为无限拓展,把多元解读理解为无须教师引领。学生眼里的“哈姆莱特”各不相同,但他仍然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而不会是“夏洛克”、不会是“亨利四世”、更不会是“阿巴贡”或“奥楚蔑洛夫”。教师不要用唯一的标准去判断他们多彩的解读,只要他们的解读于理或于情能自圆其说,就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突发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