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论坛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张炘炀现象的辩证思考

    长沙教育学院  张思明

    2011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以“张炘炀,长大未成人”为题,对十六岁考取博士的张炘炀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张炘炀现象虽然只是一个特例,在普遍认为其言行举止过激,甚至在失败的讨论中,我觉得应该辩证的思考其对教育本身带来的启示意义。

    一、教育的起点:发展必须量力而行

    张炘炀能够考取博士,智能发展无疑是超前的。他10岁参加高考,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今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张炘炀之所以备受关注,根本原因,还在于他在应试之路上的突出表现。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必须具有适合性,这被称为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个体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高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英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用双生子爬楼梯训练证明了这个基本规律。显然,张炘炀的智力是超常发展的,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力是呈常态分布,如果我们过分宣扬张炘炀的成功,势必会助长对学生进行超前培养,形成超常规发展之风。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张炘炀学业上的成功,仅是一个个案而已,不值得效仿和推崇,针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按部就班的发展,比超越心智发展水平的现实水平更有长远意义。

    二、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张炘炀的一些举动,总是让现在的同学觉得怪怪的。如在考取博士后,上数学课,其导师讲数学公式,因为听得入神,他情不自禁地鼓掌,结果招来同学的白眼。他以一个小学生的年龄进入大学,以初中生的年龄念硕士,与相差至少8岁的博士生同学在一起生活和学习,由于年龄差距产生一些不协调甚至是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

    心理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中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8岁左右的年龄差异决定了张炘炀和其同学相比,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从认知发展水平来看,他与他现在的同学没有差异,但是,在自我意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就会因与学生的差异而产生矛盾,甚至被认为异类。

    在10岁的时候,张炘炀曾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炘炀,因为我觉得张炘炀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这个例子也被一些人认为是种狂妄的表现。其实,这不过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一种正常的过程而已。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及他人关系的认识,要经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社会自我在少年期(11、12-14、15岁)左右才会成熟。张炘炀十岁左右对自己的种种评价,不过是他自我中心化的一种表现,属于自然现象。现在,他早已意识到这是当时年幼的不成熟表现。同理,他的一些被人称为不太正常的表现,与处在同年龄的同学群体相比,其实是他们的共性,应是正常的反应。中央电视台用“长大未成人”为题来揭示张炘炀成长中的一些困惑,应该是准确把握住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家庭教育:不可能承担教育的全部功能

    在张炘炀的成长过程中,其父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炘炀认为,他父亲首先创造出一个他不知道是不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然后强加到他头上。正因为父亲对他的期望值过高,对他的培养方式比较特别,非常人所能承受,这种超常的培养方式注定了张炘炀比其他的那些正常的孩子来得更痛苦一些,也时时会出现父子矛盾。

    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枢纽,但庭教育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家庭教育的个别性并不能取代社会教育。通过张炘炀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应对家庭教育的功能进行更加科学的定位,促进孩子自由健康成长。

    四、个性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

    张炘炀之所以会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更多的是因为他把“北京户口,买房,找着好工作”作为了成功的标准。张炘炀读硕士时,曾因电游挂科,面临毕不了业的局面,后来开始废寝忘食地补习,最终完成了硕士论文。但他突然提出,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也不考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劝哄张炘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在北京租下了一个房子,骗儿子是买的。

    一般人都对这件事从负面的影响去理解。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他成长中,对强化物的一种需求。在这一事件中,房子只是一个强化物,根本的意义在于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并没有成为最后的物质实体最终必须实现的目标。如果真是他的目标,张炘炀后来就会因为这件事和其父母决裂。可以预见,若干年后,他对于成功的标准肯定会有新的理解。

    个性的发展,是创造性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应该更多的保护张炘炀的个性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最终成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论坛
   第A6版:杏坛
   第A7版:视点
   第A8版:关注
   第B1版: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健康
   第B4版:湘韵
   第B5版:文化
   第B6版:师说
   第B7版:成长
   第B8版:攻略
   第C1版:论坛
   第C2版:研讨
   第C3版:策略
   第C4版:论坛
对张炘炀现象的辩证思考
作文要讲究文采
强化县级政府采购监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