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冷暴力刺痛了谁
姚瑶 唐雯娟

    记者 姚瑶 唐雯娟

    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连日来,一系列染了色的校园冷暴力事件频繁见诸报端,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打骂、责罚学生发展到今天的冷暴力,老师们的惩罚方式看似温柔不少,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更加难以修复的伤害。

    冷暴力是老师做出的最为糟糕的德育示范,可这些荒唐事件何以接二连三发生?谁为校园冷暴力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校园冷暴力该如何杜绝?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校园冷暴力并不罕见

    校园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贴标签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不打你不骂你,但就是劝你转学,或者在课堂上直接对你不管不问。”网友一灯对老师的冷暴力深有感触。“念初中时,我们班主任经常采取的一种惩罚手段是,让没能按时交作业的同学一个人坐在一边,不许其他同学和他说话。有一个同学因为没做完作业,又怕老师惩罚,竟然跑到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躲了起来,家长和老师找了好久才找到。”

    网友梦梦说,小时候他的成绩不是很好,有一次上课,他低头捡掉在地上的铅笔,老师便认为他不认真听课,不仅拿教鞭敲打他,还挖苦道:“怪不得你爸妈给你取名叫梦梦,原来是因为你整天都在做梦。”当别的同学欺负他时,老师也会主观地认为是他自己惹事的……

    家住长沙市开福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是属于调皮的一类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跟其他小孩相比需要花费更多一些的时间来适应小学生活。“开学不到一个月,儿子回来就跟我说,老师对他说:‘你自己不听课就算了,不要乱动骚扰别的同学上课。’说完,我儿子的表情就很失落……”张女士表示,现在儿子的自信心被击垮了,她真的很无奈。无论怎么跟儿子沟通、鼓励他,他就是说:“老师看不起我,我没有信心可以学好,我怎么学老师都不喜欢我”。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比扇一记耳光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心理学教授肖汉仕指出,相对于体罚给孩子造成的身体伤害,冷暴力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更不容易被发现,同时也更难恢复。如果孩子的心理创伤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有可能给他带来自卑、孤僻等性格缺陷,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谁为冷暴力提供生存土壤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有受保护权,即享有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然而校园冷暴力事件仍在以各种出其不意的方式上演。无辜的孩子们被学校无情地分为三六九等,整天战栗于老师的尖牙利爪。翻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我们不禁要问,谁为冷暴力提供了生存了土壤?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育人,但遗憾的是,在教师专业化的推进过程中,教师教学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但育人能力的提升还没有跟上。”网友潇潇雨认为,校园冷暴力的出现与一些老师师德缺失有关。“对于许多老师而言,他们在用挖苦、戴绿领巾等方式教育孩子时,可能并没有恶意,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告诉记者,有时对学生的漠视来缘于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不畅。对于老师正常的批评教育,有个别家长会偏激地认为这是老师在找茬,不配合老师施教,甚至还会有一些诋毁老师的言论。“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孩子,老师自然会采取漠视的态度。”

    从事心理教育多年的网友蓝天飞恋认为,冷暴力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当对孩子的体罚被禁止时,这种惩罚孩子的传统就会演变为冷暴力。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宣称取消对中小学的升学率考核,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依据。但在很多地方,考核老师业绩的硬指标还是升学率和成绩。如果哪一个班级成绩差,这个班级的老师非但不可能评优,连绩效工资也成问题,有的学校甚至还采用末位淘汰制。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了老师的拖累,老师自然也就把负面情绪发泄到了学生身上。

    让冷暴力远离校园

    如何减少校园冷暴力?网友张晓梅认为,要解决教育冷暴力问题,应该把《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到实处。政府应该像扫盲一样,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念与内容普及到每个老师和家长。对于违反这部法律的行为,一定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不能用道德谴责代替了之。    

    “现在老师的压力不低于学生。绝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及管理任务重、社会对他们期望值高。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状态,老师就好比一个高压锅,没有好的情绪宣泄渠道,各种不良情绪就难免会带进校园。因此,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切实动起来,提高老师的待遇,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有保障的环境;另一方面,老师提升自身的素养是当务之急。”长沙市一中学生处老师彭健指出解决校园冷暴力关键在于老师。

    网友风筝表示,当孩子在学校遭遇冷暴力时,家长应该积极干预。首先应该安抚、接纳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急着批评学校,可以说:“爸爸妈妈也觉得学校有些做法没有考虑你的心情,我们也觉得很抱歉。”然后再表明自己的支持和态度,告诉孩子其实他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挺优秀。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建议,即“如果在学校,老师对你有一些不当之处,有一些明显的批评,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不要跟老师顶嘴,你可以这样跟老师说:‘老师,谢谢你的指导,我会尽量努力改进。’”因为如果老师批评了孩子以后,孩子还能说这样善解人意的话,反而会让老师对孩子有好感。最后家长应该跟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要很客气地跟老师说:“谢谢您对孩子的关心,有关这个问题我想跟您说一下,孩子明显受到您言语的影响,学习心情受到了挫折,我们知道您是希望鼓励孩子的,孩子的心情变成这样,我们跟您商量是否应该换一个别的做法。”家长用这样的方式与老师沟通,相信大家都能够用比较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

    你说他说

    此前坊间热议为何中国出不了乔布斯,有色教育正是一大毒瘤。人为把学生分成红黄蓝、优中差,非此即彼。殊不知创新的本质在于改变,在于破坏性思维。把学生拴上标签就禁锢了思想的可能性。

    ——网友 如果爱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决不是把学生分成好与差,而是指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其可以接受的教育。反观现在唯分数论,人格歧视,以陈规陋习管理现代教育;嘴上喊教改,十年无效果;相当一部分教师人格有缺陷,既缺乏教学新理念,又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网友 孙骏毅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类的灵魂。如此充满歧视、冷漠和压抑的创意教育方式层出不穷,教育者们该认真反思反思了!

    ——网友 微言

    校园冷暴力,不能只有反思

    在舆论的批评声中,孩子们摘下了绿领巾,脱掉红校服,上交了三色作业本。但是,一切就该这样结束吗? 

    如果一所学校发生了踩踏事故,大家都会意识到需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避免事件对孩子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然而,最近的这几件事之后,却不见教育部门有这样的安排,而舆论也鲜有提及。

    忽视不良政策、管理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这是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谁去关心过,那些被学校安排当礼仪先生、礼仪小姐的学生,在寒风中迎来送往时的所思所想吗?有谁去关心过,那些被学校以“顶岗实习”名义当作低廉劳动力的中职生?而就在眼下,那些当初按照学校的要求穿上了红校服的学生,一夜之间,学校又让他们脱下红校服。学校是否给出过合理的解释,而孩子能理解这种变化吗? 

    我国大中小学生,不乏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抑郁、焦虑,这甚至导致一些学生走向极端。其中,有多少是因为教育管理的不善,以及其后教育的不作为而导致?现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始反思,并且快速改变错误做法,但问题并没有实际解决。只有这些学校主动想到启动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才能看到真正改变的希望。

    (熊丙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 纵横
   第A6版:杏坛
   第A7版:视点
   第A8版:关注
   第B1版: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健康
   第B4版:湘韵
   第B5版:文化
   第B6版:师说
   第B7版:成长
   第B8版:论坛
校园冷暴力刺痛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