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凭 刘斌群 通讯员 陈波
直到现在,8月17日晚上接到的那个电话仍让蒋崇顺难以忘怀。县委组织部通知他,他通过了当天举行的演讲答辩和群众测评,成功竞聘校长。
这个电话顿时让蒋崇顺睡意全无。他拿来手机看了一下,已经是快夜里12点了。
蒋崇顺,今年暑假前还是宁远县第一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暑假后,他出现在宁远县仁和镇中心学校的校园里,身份是仁和中心学校的校长。
今年暑假,宁远县教育局的一个决定,让71所农村中小学校的校长悉数失去“校长”头衔,重新回到起跑线上参与公开竞聘。
9月1日,通过竞聘上岗的71名中小学校新任校长集体在宁远县文庙宣誓就职,此轮牵涉甚广的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工作终于尘埃落定。但是,这一打破常规的校长选拔举措引起的震荡,至今余波未息。人们关注最深的,是这种机制何以体现对基层经历的重视?如何避免“一考定终身”?如何防止“裙带关系”、“带病提拔”?怎样使选拔更透明?
校长聘任给教师实现梦想的机会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有别于行政干部,这一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认同。然而获得社会认同的,还有另一个观念:校长的任命权掌握在上级部门的手里,什么样的人能当校长、校长的任期是多长等等,都由上级部门说了算。有直接感受、有深切利害关系的学生、家长、教师对此没有任何发言权。
长期以来,校长的公开选拔多是搞试点、走过场,校长基本由行政部门指派委任。不否认,多数校长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能力,能赢得教师的敬重。但也有一些校长并不懂教育,不懂学校管理。因此宁远县实施的校长公开竞聘,虽然对很多既任校长来说,是一次强烈的震动,却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拥护。
竞聘校长当然得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条件还比较苛刻。蒋崇顺一一与之对照,觉得自己的情况符合条件。8月15日,报名截止的当天,蒋崇顺前去报名。根据要求,每人除了报一个第一志愿外,还可以填报一个第二志愿。蒋崇顺报名竞聘的第一志愿就是仁和中心校校长职位。
8月17日上午,演讲答辩开始。蒋崇顺的对手共有四人,其中3个是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副校长,另外一个则是原中心校的老校长。
演讲是命题演讲:假如我担任×××学校校长。使用普通话,限时6分钟。而答辩的题目要现场抽取,每个人都不相同。
规矩不多,题目也不生僻,回答问题后,台下的评委会现场打分。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评委从外县和永州市的专业评委库中随机抽签产生。
结束了上午的演讲答辩,群众测评下午进行。参加群众测评会的群众包括:该乡镇所有中学(小学)的全体教职工(约占全体参会群众的70%左右),该乡镇所有中学(小学)的学生家长代表(中学要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参加),该乡镇所在地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村支两委”(社区)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群众测评。
上午的演讲答辩和下午的群众测评共占当天考试60%的分值,另外的40%为业绩考核分。十几台电脑搬到现场,来自组织部门和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现场计核,紧张的工作持续到夜间。结束了当天的考试和测评,蒋崇顺夜里就接到了胜出的通知。
回想整个过程,蒋崇顺说,感觉像打了一场胜仗。“一开始,其实很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大家纷纷猜测,这个位子是谁的?谁谁在哪个部门有熟人?经过第一轮的演讲答辩和接下来的群众测评,大家议论最多的几个“关系户”全部被淘汰。“这一下子,大家一致认定是来真的!”而且,从县委到组织部到教育部门,都已经形成了共识,只要政审没有问题,就用每个学校的第一名。结果,政审全部通过,考核第一名的人竞聘成功。蒋崇顺说,这种速度他也是第一次经历。
8月19日,宁远县教育局将中小学校校长竞聘上岗拟聘人员公示。31日,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分别到参与应聘的71所学校宣布了任命决定。9月1日,蒋崇顺在仁和中心校开始了他任期3年的校长生涯。
这次竞聘,宁远县14位原任校长未能得到续任,32所学校的校长易人。新产生的71名校长,年龄最小的是80后。
不少教师由衷地感慨:“以往从一名普通教师熬到校长,至少需要20年,校长聘任制给了有才华有抱负的普通教师实现梦想的机会。”
改革有风险 不改革就会有危险
加强对干部任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一直是民间的呼声,也是干部任用改革的努力方向。因此最近这些年,很多地方的人事任免都开始运用“选举”的方式。但“选举”仅仅是民主政治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分权和制衡机制,民选出来的掌权者依然可以不对选民负责。
所以一旦选出来的人群众不满意,选举也就变成了作秀。谈及宁远县教育系统的这次校长选聘,主管教育的县委副书记夏剑平说:“校长全部竞聘上岗,力度和范围是前所未有的,起初我们都捏了一把汗。”
书记也要捏汗,是因为事难办。首先是没有这个规矩。和县、区、市长不同,校长既没有任期,也从来不经过选举产生,而是由组织部门任命的。现在要搞群众测评,就得重新制定规章制度。制定得好,固然不错;但一旦出问题,“那宁远教育界会闹翻天的!”
然而,难办也要办,还要办得好。“公开竞聘当然会有压力,但不敢公开就是政府无力!改革是有风险,但不改革就会有危险。”夏剑平如是说。
他的话不是无的放矢。宁远是个有名的贫困县,教育摊子大,发展慢。每年的教育开支都要占宁远财政的大头,达到了60%左右。一个吃饭财政,拿出60%的收入扑在教育上,不能说不给力。但就是这样,每年宁远教育出现的问题仍是不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迟迟未见提高。夏剑平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领导问题。要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首先就得从校长抓起。
然而真的要选,又出了问题。有人担心,会不会有人为了“体现”民主,不至于“一边倒”,搞串连,故意把票投给不怎么合适的候选人怎么办?
蔡文斌是宁远县实验小学的校长。实验小学是宁远县的名校,蔡文斌当校长也已经有了10多年,年年业绩考核都是名列前茅。但就是这么优秀的校长,听到要公开竞聘,搞民意测评,也会担心:要是有人拉帮结派,让公开竞聘不公平怎么办?
校长们担心,其实县委县政府也会担心。这次公开竞聘,老百姓的热情到底有多大?万一冷场了怎么办?要是这次竞聘来了一个大换血,全面否定了以前的教育工作,控制不了局面了怎么办?
对此,宁远县县委专门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用来研究系统的竞聘步骤和规章制度。那一个月时间,宁远县中小学校校长竞聘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几乎是通宵达旦的在工作。夏剑平的手机,一天要换三次电板。
在竞聘过程中,宁远县非常注重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本县教育局只负责组织和统计数据,评委和专家全部来自市里和外县。透明的操作,严谨的制度让不少人放了心。
竞聘当天,虽然酷暑难耐,但参加测评的群众却是热情高涨,其中不少还是老头、老太太。他们说:“这是我们的孙子读书的地方,我们不上心,万一选了个不好的校长怎么办?”
这只是开始
从教22年的李运军由实验小学副校长成功竞选了舜陵三小校长。他表示:“当上了校长,却感到如履薄冰。干得不好,群众可以罢免你,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解聘你。”
新校长们感受到来自制度层面的压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制”。具体来说,如果群众对校长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不满意,认为其不能胜任校长工作的,3年任满就自动解聘,有的可能还到不了任满。二是“校长末位淘汰制”。教育主管部门将每年对校长的工作绩效考核一次,3年任期届满综合考核一次。年度绩效考核、任期目标考核未完成且在同级同类学校中处于末位者解聘。“某校长享受科级待遇”的说法在宁远县将成为历史。
目前,71名校长已经开始履行职责。夏剑平说,这次公开竞聘的意义不只在于教育,教育只是先行一步,如果试点成功,明年将在全县所有单位全面铺开。
关于宁远县的公开竞聘模式,夏剑平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就是拿掉所有凳子,全体起立,然后重新选人坐下。“我们这是革自己的‘命’,把权力交给群众。”夏剑平说,这样才能淡化“官”的概念,由当“官”变成做事业,一心一意搞建设、搞教学、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