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元崇 潘高伟 通讯员 江国忠 曾川
如果说,教育是一架天平,那么它的两端则是城市和乡村的中小学,有不同区域间、不同类别的学校,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镇子女等等。在这个既定的“公共蛋糕”前,麻阳要想拨正这架天平,无疑是一道富有挑战性的考题。
麻阳位于湖南怀化市西北部,系全国5个单一的苗族县之一,至今仍属省级贫困县。贫困县如何实现教育强县和教育的均衡发展?面对棘手的考题,麻阳进行了积极探索。
A
挖掘现有教育资源 破解大班额难题
崭新的教学楼,宽阔平坦的水泥操场,绿树成荫的校园,孩子们的笑脸如绽放的花蕾。走进麻阳富州学校,记者难以相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
一年级学生晓慧原来在县城的锦江小学读书,今年春季转到富州学校,在她的记忆里,原学校的班级是一个脑袋挨着一个脑袋,老师上课都佩着扩音器。而现在的学校,班级人数少多了。她告诉记者,今年春季开学后不久,她们搬进了漂亮的新教室,没有以前拥挤了,老师不用戴麦克风了,听课也更轻松了。
在麻阳县城,大班额现象以前非常普遍。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总人数11942人,小学平均班额达73.8人,最大班额为89人;初中平均班额60.6人,最大班额86人。
对大班额产生的原因,县教育局局长刘晓林这样分析,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随父母进城的学龄儿童自然增加,每年开学初,很多计划外的学生要求入学。教育局和学校不得不把这些学生临时分派到已确定的班级中。城乡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近几来,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先后撤销了兰村中学、石羊哨中学、谷达坡中学等,也加大了城区学校学位供需矛盾。
大班额增多,直接受影响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师生的安全。这些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此,局长刘晓林多次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今春开学后,县长彭平安、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侯朝晖先后带领教育、国土、建设、财政部门负责人深入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场办公,谋划解决大班额问题。将锦江中学和锦江小学部分生源调剂到富州学校,缓解两校的大班额。并从县财政中挤出130万元用于民族小学、富州学校、幼儿园的校舍新建及维修改造。在民族小学原办公楼原址上新建一栋拥有12个教学室的大楼,基本上缓解了该校的大班额难题。
为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和均衡发展。县政府还无偿将原县中医院住院部约3.7亩的土地划拨给教育局,并整合富州学校科教楼后约2.3亩的土地,新建一所能容纳1200名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心。拟在县城东新区征地100亩,建一所可容纳3000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预计投资约8000万元。目前,该项目申报工作正在紧密锣鼓进行,该校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B
优化师资配置 端平城乡教育“一碗水”
教学水平如何,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因此,只有通过不断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师资配置,才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促进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出台政策激励教师从城市向农村、从优质校向薄弱校合理流动,推出了业务交流、送课下乡、请课进城、城乡教师拜师会、城乡手拉手、校长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创新之举。
唐小丽是锦江中学的英语教师,多次获全国初中英语优秀教练奖。2005年,她参加了麻阳城区教师支教交流活动,在长潭学校任教一年。期间,她除担任英语课执教任务外,还带领老师们开展教研,并成立了学校英语协会,让山里孩子敢开口说英语了。支教期满,唐小丽离开学校时,师生们夹道欢送,许多学生流下了动情的泪水。
刘晓林告诉记者:“教育公平,决不仅仅是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更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这种教育应该是从起点、过程,直到最后的结果。”
基于此,从2004年开始,麻阳就启动下乡支教活动。城区、城郊的10多学校与农村学校结盟为“兄弟校”,城乡教师交流由此展开。通过城区城郊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对口支援的扶持弱校政策,通过开展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教师定期交流培训等形式,实现了城乡学校的优势互补和整体提升。
在加强城乡师资交流的同时,县教育局认识到,均衡城乡教育,不能只是城区学校一味地向农村学校“输血”,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这些学校“造血”,并能回馈城区学校优质生源,实现共赢,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于是,麻阳城乡学校之间或是以课题为纽带,或是以学科教学为节点,或是以强带弱,或是强强联合,定期组织相关联动活动,以此促进学校间、教师间的和谐沟通与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
城乡之间的教师交流和帮扶,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实现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此,长潭学校校长张立刚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们学校地处山区,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英语教师多是初中教师转任,对小学英语教育并不熟悉。通过互换交流,教师实地学到了小学英语的先进教法,英语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为更好地把城区学校的先进理念“嫁接”到农村学校,麻阳还实行了农村校长选聘制。让那些勤于奉献,教学实力强的人担任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激励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面对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麻阳县教育局及时补充新鲜血液。2009年5月,县长彭平安亲自主持召开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部门协调会,参与制定了教师招聘方案。8月,通过向社会招考和引进的方式,择优录用和引进57名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为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注入了新的师资血液,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近3年来,麻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年青教师127名,使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对待教师,麻阳采取“待遇留人”原则。在职教师的津补贴,2008年县财政按人平3600元每年核发;2009年1到8月按人平6000元每年进行核发;2009年9月1日实施绩效工资后,按人平9960元每年核发,与公务员等同。今年,该县还将教师的第13个月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
C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端平一碗水”办教育,麻阳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向农村教育洼地倾斜,给资金,给政策,加强薄弱学校基础建设,让大山里的孩子在起跑线上拥有公平。
在麻阳农村学校建设中,“短腿”是农村中小学布局散、危房较多、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为此,近3年来,完成总投资19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5.68万平方米。
从2008年开始,该县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县委书记蒋丙生、县长彭平安十分关心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经常过问合格学校建设情况,多次到合格学校项目校现场办公。
蒋丙生说:“麻阳要实现跨越赶超发展,从长远看,只有办好教育才能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因此,他对教育心怀偏爱,重看三分,极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亲自指导县教育局制定了《2008——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规划》,要求到2015全县85%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须建成合格学校。2008至2009年,该县财政投入600多万元,使江口中学、兰里中学、岩门中学、麻阳二中和板栗树中学等5所学校建设面貌一新,顺利通过了省检查验收,成为合格学校。
彭平安曾担任过3年的教育局长,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他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酸甜苦辣让自己记忆犹新。重视教育、关心教育、发展教育是一县之长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刘晓林向记者介绍,去年年底,彭县长带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为教育跑资金、跑项目,团省委已决定为郭公坪、黄双建两所希望学校,每所学校援助资金30万元。去年12月,彭平安带领县教育局领导小组同志先后深入到黄双中学、富州学校、郭公坪中学进行调研,提前启动了2010年合格学校建设工作,计划投入750万元。
谈到麻阳教育的明天。刘晓林坦诚地说:“从整体上看,近几年麻阳教育工作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局长丝毫不敢懈怠。”但他坚信,麻阳的教育发展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