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蓝山县太平中学 唐艳芳
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去揭示或感受知识发生的前提或原因、知识概括或扩充的经过以及向前拓展的方向。这种教学有利于遏止注入式教学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有利于增强教学过程的发展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认真的分析,需要教师合理的启发和科学的引导。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就数学教师如何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为知识发生过程作铺垫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有利于诱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9.9□+9.9×0.2+0.01=?问题一提出,学生开始讨论、计算,由于刚学了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简化运算,学生自然地联想到用因式分解来计算。接着教师马上提出让学生观察题目的结构特点。
通过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这就为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做了知识准备, 并为学生学习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知识发生过程
歌德曾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探究知识发生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回顾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矩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接着提出: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会等于多少度?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证明?并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各小组用多种方法证明此问题,最后总结各小组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线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导学生使用分割法探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并推出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在教学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意见综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更全面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发生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推理、归纳,亲身经历了数学建构的全过程,感知数学结论,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他们经历实践操作,加深了这一课时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四、拓展探究,深化知识发生过程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某个知识点是否理解掌握,还应注意学生对新旧知识间的实质联系的整体性分析,并且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将知识从记忆中原封不动的提取出来,而是要针对当前情境将各种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在深化知识发生过程的同时让知识获得重新建构。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时,先让学生经历本课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深刻体会到方程与函数的联系后。再展示“电信公司的两种上网收费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这个问题。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会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后,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解决的魅力所在。并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知识建构的新理念指出:“所要讲授的知识是学生自己拿来的;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自己找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而知识发生过程教学能实现学生的参与,能让学生经历实践、探索、体验的过程,并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重视并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