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方言 向新春
慈利县位于湖南西北部,虽然与闻名遐迩的张家界风景区毗邻,但它的支柱性产业是农业,至今仍属省级贫困县。贫困县该怎样实施教育的均衡发展?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慈利县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择班和高中择班现象,迎来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光明前景。
1
2009年秋季开学报到的几天,新一鸣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于德文坐在清静的办公室,感觉到本学年与往年迥然不同。以往每到新生入学季节,通过各种途径来学校找关系的家长就会络绎不绝,没进这所学校的学生想进来,进来了的学生又想给分个好班,学校的领导不得不跟这些人玩起捉迷藏的游戏。
老一鸣中学是省示范性高中慈利一中以前的初中部,2006年按政策要求剥离出来,是老百姓眼里名副其实的县属优质中学,择校、择师风催生了该校的大班额,全校35个教学班个个超过70人,有很多时候甚至超过80人。“班上人数多,只好翻课桌”——这句出自学生之口的调侃语,是当时上、下课时的真实写照。
而区域位置相当,同样位于主城区的城东中学,尽管通过逐年投入已经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但因隶属零阳镇而显得相对薄弱,受到家长的冷落,师生比才1:12,学科教师富余,教学资源大量闲置。
针对这种现状,慈利县委县政府决定整合资源,进行城区优质中小学校的扩容。
2009年8月,投入7000多万元择址另建的新金慈实验小学投入使用。这所由原来四所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占地120亩,规划96个教学班,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一应俱全。目前已经招收的87个班,个个班额都在45人左右。加上城关一完小的学位容量,不但能满足城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能完全接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入学。
同年8月,由老一鸣中学和城东中学合并而成的新一鸣中学,也顺利开学。这两所学校的合并,不是简单地凑合在一起,而是实质性地完全融合。经过细致周密地调研和前期准备,县教育局将两个校区的师资和管理人员,统一调配。县财政投入八十多万元,改善了城东校区的办学条件,使两个校区的硬件设施大致相当,另投入2200 万元,在一鸣原址大力实施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扩大学位的容量,计划在今年底完成。
2
通过强势学校校和薄弱学校的合并、扩建和择地重建,慈利县成功地实现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容。通过扩容,慈利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风有效地遏制住了。为了进一步确保每个学生能机会均等地享受教育,慈利县教育局把改革的注意力转到了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在内的各级学校的择师风上。
条件再好的学校,其师资依然存在个体差异。这就为家长择师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择师风如果不加以规范,仍然会导致教育的不公平。慈利县的对策是均衡分班。
所谓均衡分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每个教学班均衡配备师资,二是为每个教学班分配成绩大致相当的学生。
对均衡分班产生的效果,一中校长谭健颇为感慨:“均衡分班前,是校长怕教师、怕学生,因为班与班之间生源的不均衡,必然会导致师资配备的不均衡,学生有情绪,教师也会认为不公平,认为没有给他们提供相同的专业教学发展的起点。均衡分班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带的班不好,谁所教的科目成绩不好,那就得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敬业精神方面去找原因。”
如此均衡分班,在慈利还是个新鲜事物,很多家长觉得好奇,2009年7月,慈利一中高二年级的分班吸引了300多个家长的注意力,他们紧盯着电子屏幕上滚动的人名,注意到县委领导的子女、一中领导和教师的子女都跟自己的子女一样,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到了各个班。“自己的孩子和县里领导的子女享有同等的分班待遇,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能的”、“教师都不能照顾关系把子女放到自己的班上,这确实太难得了。”很多家长一边指着屏幕上的名字一边进行着这样的评价。
3
在离县城最远的三合口学校工作了30年的董素珍校长,亲历了这所学校最近几年的巨变。经过前后三次征地,学校的运动场扩大了,环形跑道变成了250米,操场还得到了硬化;2006年学校修建了食堂、礼堂,随后又新建了两栋教学楼,配备了图书室、分学科的实验室、计算机室和具有远程教育功能的多媒体教室。走进干净漂亮的校园和宽敞明亮的教室,她的心情就觉得特别舒畅。
在慈利采访时,每到一处,记者都暗暗地将学校的硬件设施同《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做了个对照。即使是在条件最差的赵家岗乡中学,跨进破旧的校门我们也看到了宽敞的操场,新建的教学楼、学生食堂,和正在建设的学生宿舍。图书馆、计算机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也一应俱全。
作为省级贫困县,要改善城镇中小学、村小、教学点的硬件设施,绕不过去的便是经费问题,慈利县本级财政一年的收入在2008年才刚刚跨过两个亿。但县财政投入教育的力度不断地在加大,2006年为1.73亿元,2007年为1.9亿元,同比增长9.8%;2008年为2.8亿元,同比增长47.3%;2009年为3.1亿元,同比增长10.7%。这些投入中,仅近三年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的资金就达到1.9个亿。
4
在慈利采访期间,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部分达到一中分数线的学生,自主选择去了二中,出现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令人费解。从地理位置来看,一中位于慈利县东南边的县城,是省示范性高中,二中则处于偏远的西北农村。
“为了让农村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我们除了把一中20%的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各个乡镇,还重点扶持了二中的发展。譬如,鼓励报考一中的人去二中,对一中录取新生严格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县领导带头不批条子搞特权。现在二中正在大力加强硬件建设,进行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准备于今年通过验收。二中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去年的全省学业水平考试获得了张家界市第一名,那些离二中近的学生,自然会有一部分选择它了。”教育局领导给记者释疑。
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在人们眼中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人们所关心的焦点,稳定教师队伍无疑是提高质量的关键。主管人事工作的王立忠副局长说:“在师资配备方面,2006年起我们明确规定凡新补充的初中、小学教师必须在边远乡镇学校定期服务5年,去年开始招收的特岗生也是充实到农村学校;在岗位补贴、中高级职称评聘、名优教师评选的指标分配上向农村适当倾斜;去年,我们抓住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机会,制定了城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统一标准。使农村教师有想头、有盼头、有劲头。”
5
为了促进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慈利县教育局在出台相关政策稳定农村师资队伍的同时,在支教、送课下乡、划片教研、对口帮扶等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上,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
近三年,慈利县先后选派了145名城区优秀教师下乡支教。这些支教老师下乡后,并不是简单地担任课任老师,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学校和教学和管理,有的还被委任为副校长,调动了支教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带动了受援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慈利县的教研活动采取划片管理,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将学校划为六大片区,成立片区委员会。县教研室主要负责规范片区内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指导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学习、检测等教育教学活动。每个片区,由一所优质学校带动其它学校。当有课送上门时,片区委员会就会组织片区各校教师参与。三年中,县教研室共组织了357名教师开展送课下乡2142节次。
与送课下乡相对应的,是城区优质学校每个学期都举行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农村教师到城区来学习。一完小、金慈实验小学、一鸣中学举办的开放周活动,每次都吸引了全县近千名教师观摩,大家相互交流教学体会,这种方式颇受教师们欢迎。
为有源头活水来,近三年慈利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全国、全省新课程研讨、观摩等活动以及魏书生教育专家报告会,参学人员达8000人次。
对于慈利县的教育发展现状,局长覃业成如是评述:“从整体上来看,我县义务教育仍处于区域内的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仅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入学权利和机会均等,但均衡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县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