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岩桥中学 谭柳青
4岁的明明跟着妈妈来到表哥林林家做客,舅妈把两辆电动小汽车拿出来给明明玩,可林林发现后立刻将小汽车抢在手里,很不情愿地说:“这是我的小汽车,好贵的,别人不能玩。”舅妈很生气,打了林林一个耳光,林林大哭大闹,弄得整个聚会都不愉快。
孩子在公众场合不懂得基本的礼貌和礼节,不知道与伙伴交流沟通,的确是件令家长尴尬和头疼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打骂孩子不是上策,也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手段,家长可以采取一些角色转换的方法,使像林林一样的孩子变得乖巧起来。
第一,家长在带着孩子串门时,可以让孩子带一些自己的宝贝。串门之前,家长还可以启发孩子们通通电话,让他们找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家长让孩子空手而去,可能会让主人家的孩子产生对方是来“拿”自己的好东西的心理认知,从而产生心理保护。
第二,当自己的孩子不愿分享时,当着他的面,表扬对方孩子的“宝贝”,或者让自己的孩子知道对方家也有很多好玩的东西,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认识:别人也有好东西,自己的好东西不给别人,别人的好东西也就不给自己,从而乐于与别人分享。
第三,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反串门,这里可以分两种情况来教育孩子。一种是当明明大方地将自己喜爱的物品拿出来与林林分享时,林林家长就可以因势利导:林林,你看,表弟不像你上次在我们家里那么小气吧,他把好东西都拿出来与你玩,下一次明明去我们家,你该怎么对待他?另一种是当明明也学着林林不肯给林林“好处”时,林林家长可以说:你看,上次你对表弟那么小气,表弟现在也给你来一次小气了吧。作为明明的家长,要逐步引导自己的孩子放下心结,让两个孩子慢慢地能玩到一起。
第四,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对方家反串,双方家长可以巧妙地创造其他机会,模拟上述第三条中的情景对孩子进行感化教育,使孩子间形成友好往来、共享快乐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