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溆浦县屈原学校 谭彬
据农业部抽取湖南(主要是湘西地区)、杭州、安徽、湖北、贵州、云南、重庆、甘肃等10省(市)共100个乡镇的6104个样本的调查显示,有12—16 岁义务教育适龄子女5203人,其辍学率高达19.9%。可见,现在中学的辍学现象已不仅仅是个别学校、个别地区的特殊现象,它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其将造成的后果不得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和反思。
一、中学生厌学、辍学现象导致的后果
第一,使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我国仍有1000多万少年儿童没有完成义务教育。
第二,严重制约劳动力队伍素质,进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对下一代的影响。早辍学必然导致早婚早育。由于类似的早婚早育夫妻自身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这又给他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带来物质的匮乏,其思想观念也因其知识文化低而更落后。
二、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时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新的“读书无用论”又悄然兴起。“升学跳农门”的传统观念在广大农民的心目中一直占统治地位,这本已对其促使其子女上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目前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大,人才需求矛盾的日益凸现,这都给农民“升学找出路”的传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这就导致了更多的农民对教育的投资不敢再抱有很大的奢望。
(二)家庭原因
因家庭遭受变故,如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父母在经济上不能满足子女的基本要求,以致稍有不顺便逃学,直至辍学。
(三)教育队伍建设的原因
1、教学方法陈旧。2、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还有待提升。在一些城镇,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当地的公务员相比差距还很大。许多优秀教师都蜂拥而上报考公务员,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跳板。
(四)学生自身原因
打工潮吸引了不少后进生和贫困生。春节前后,打工族衣锦还乡的阔绰劲,刺激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不进、基础差的学生,一股“外出闯荡、何必在校受罪”之心便油然而生。
那么,上述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四方面因素产生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①社会的谋利心理;②家长的失望心理;③教师的随意心理;④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解决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一)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联合国教育专员托马舍夫斯提出:中国在保证基本教育投入方面,还不及非洲的乌干达。更严重的是目前政府对小城镇教育投入仅占教育经费的30%。鉴于此,笔者以为:
1、治本上,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设备,进一步提高小城镇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努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治标上,政府确保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10%,并改变教育经费比例分配,向义务教育倾斜,向农村和小城镇地区义务教育倾斜。
(二)齐抓共管,明确职责,综合治理
齐抓共管,就是在中央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明确国家、 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在义务教育中各自的职责,综合管理,共同把现代中学生厌学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落到实处,深化改革,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所谓落到实处,就是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务实,做实事,不把义务教育当政绩,要像抓计划生育般建立控辍保学机制,对相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的考核与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管理上,强调建立以县市为中心的“控辍保学”机制,改变目前以校为重的做法。学校应切实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真正办成学生的乐园。
现在我国已确立了当今教育的两个战略地位:一是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农村工作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二是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总之,我们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和“ 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关注教育,特别是关注小城镇教育,关注弱势群体和特别家庭的子女上学问题、教育问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多做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多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