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唐家铺中学校长 刘道德
有幸拜读了魏书生先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他在语文教学中所奉行的有关做法引起了我的深思。魏书生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中所奉行的做法是:作文——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学生自己留;考试——学生自己出题评卷,引导学生自学一篇文章,引导学生自学一类文章,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在他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他所教的学生越学越积极,越学越主动,越学越有兴趣,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而他自己却越教越轻松。
放眼当前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仍就包打天下,不断地向学生灌,不停地向学生注,教师教得幸苦,学生学得也累,教学效果不见得有多好。我觉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没有像魏书生先生那样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魏先生的方法告诉我们,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就是要教师少教。只有教师少教,学生才可能多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要靠自己对知识的内化,靠自己对知识的感悟,只有内化了,感悟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这个内化的过程是老师代替不了的。也就是说,学生对任何知识的获得最终都不是靠教,而是靠学。
这也印证了孔子的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动的思想需要时间。”只有我们少教,才可能给学生以独立有效的思维空间。而我们的课堂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内化,去感悟。如果没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就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老师讲得天花乱醉也不能被学生所接受。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反而会学得越少。不仅如此,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情绪上的逆反,听得吃亏,感觉到上课累,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学生厌烦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只有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才能深切去感悟知识,才能对知识产生深思。教得越少,学生真正学到的就会越多,思维就会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求教师力争做到教是为了不教。魏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一篇文章,自学一类文章,最后自学整册教材。这就是典型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主动去建构语文知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学生整册教材都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那最后魏书生还需要教什么呢。正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人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将让人终生受益无穷”。
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我们必须要在“教师为了不教”上下功夫,必须在“授人以渔”上下功夫。只有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才能从那繁杂的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教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才会有更多的时间追求自我的完善和提高,才会有可能成为一位洒脱的教师,成为一位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成为一位名师,才会有可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