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书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人物

第A3版
信息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篆刻艺术欣赏
刘泽荣

欧阳笃材 虽然不是英雄汉 136×68

王千悦 武陵秀色 136×68

潘峰 诗一首 136×34

陈藏秋 武陵风光 68×68

刘泽荣 鹰击长空 68×68

段传新 墨海观涛 68×68

□ 刘泽荣

篆刻,在明清以前称为印章,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起源于春秋战国,盛行于秦汉时期,繁荣于明、清两朝及当代。

秦汉以前,篆刻称“玺”,汉代称“印”或“章”;唐代武则天认为玺与死谐音而改称“宝”,在民间被称为“图书”、“图章”或“戳记”等。它最初只是作为权力的象征或贸易的凭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篆刻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到了唐太宗“贞观”时期,“联珠印”的出现,使篆刻扩大到了艺术领域。宋徽宗(赵佶)编辑的《宣和印谱》问世,篆刻正式跻身于艺林,成为与书画鼎立的艺术品。元代画家王冕利用花乳石(即寿山冻石)自己刻印,改变了印章以前用金属、玉石等硬质材料制作的历史,在用材上开辟了文人自书自刻印章的方便之门。

明代以后,文人骚客治印成风,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特别是在清朝的乾隆、嘉庆时期,篆刻发展成为实用与艺术欣赏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更为昌盛。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文艺复兴”。随着广大民众文化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古老的篆刻艺术青春焕发,不再为文字学者、篆刻专家所独有,也不再是高深莫测的 “玄学”,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喜爱。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举行,“中国印”的艺术魅力更享誉海内外。

篆刻艺术虽有印章雕刻的工艺技巧,但它却与雕刻印章的技巧有天壤之别。前者是艺术创作,其功能以艺术审美为主,通过篆刻艺术家的创作,充分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智慧。因此,要求作者有娴熟的书画功底、广博的美学、哲学、逻辑学等相关知识学问、扎实的诗词等文学基础与丰富的生活积淀;后者则是一种纯实用性的工艺制作,固定的程式,简单易学,完全不受上述知识学问等内涵的约束,只要具备脑、手、眼的健全,人人都可在短时间内学会。前者是学者的艺术创作,后者则是工匠的摹仿、复制,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如何学习或欣赏篆刻艺术?我认为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从识篆、习篆入手,要掌握书法,尤其是篆书书法的源流与演变。要熟悉其书体的笔意与书写方法及其审美要素;了解各种汉字体式特征与构成规律,以免任意杜撰,出现文字笔画错误的笑话。“字法”,是学习或欣赏篆刻艺术的关键,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

其次,对篆刻文字组合排列的“章法”要非常熟悉。单个文字的结体叫“字法”,字与字间的组合排列叫“章法”。单个文字结体美,而字与字间的组合排列不美则会严重影响其艺术效果。因此,前人在篆刻创作时特别注重“章法”的推敲。“章法”按其“形式美规律”的要求,强调疏密呼应,繁简得体,气脉相通。总的要求或规律是“密不通风,疏可跑马。”其字型的伸屈、挪让、俯仰、向背等,既矛盾又统一,要达到整体和谐的艺术效果。

再次,要有熟练的雕刻运刀技巧。“刀法”有冲刀、切刀,单刀、双刀等法,不同的印章风格,采用不同的用刀方法去雕刻。刀的大小,取决于印章尺寸的大小,大印用大刀,小印用小刀;运刀的速度有徐、疾、轻、重之分,具体方法因材而异,因人而异。雕刻时用刀的角度、刀角入石的深度、运刀的力度、速度等“四度合一”是在瞬间完成的,开始比较困难,但刻得多了自然得心应手。

(作者简介:刘泽荣,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印社社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人物
   第A3版:信息
   第A4版:连线
   第A5版:校园
   第A6版:专版
   第A7版:科技
   第A8版:书画
   第B1版:教师
   第B2版:班级
   第B3版:师说
   第B4版:家教
   第B5版:采风
   第B6版:考试
   第B7版:讲坛
   第B8版:论坛
   第C1版:英语
   第C2版: 理论
   第C3版:英语
   第C4版:教学
篆刻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