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期刊登了《做“喜羊羊”还是“灰太狼”》一文后,不少家长致电本报咨询如何帮助幼儿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其中一位王女士焦急地说:“我儿子三岁四个月了,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打他,有回鼻血都打出来了,他却只知道哭。出于面子问题,我只能对打人孩子的家长说:‘没关系,小孩子打架很正常。’可背后我会告诫孩子不要和打人的小朋友玩。有时在家里我们逗孩子,叫他打爸爸,他也只会轻轻地摸一下。看着孩子如此胆小懦弱,气急了的时候我会骂他:‘别人打你,你不会打回来吗?!没用的东西!’我现在很担心他长大后会被人欺负,我要不要教他还手呢?”
带着王女士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的黄任之副教授,她的解答出乎记者的意料,她认为对于经常被欺负的性格懦弱的孩子,家长应该要适度鼓励孩子:“宝贝,不要怕,勇敢打回来,做个勇敢的‘奥特曼’,要让他知道你可不是好欺负的。”
黄任之副教授分析说,王女士采用的两种方法都有其不当之处。当面说没事,背后却不让孩子与同伴一起玩,这种两面派的做法不仅人为地划定了小朋友的社会交往范围,还让孩子学会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社交和行为,会导致孩子变得冷漠、自私、缺乏诚信。“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这种行为,是一种消极应对困难的行为。这种回避行为会让孩子形成碰到困难绕道走的性格,会给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巨大的障碍。”
“以牙还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可以让性格懦弱的孩子学会积极地应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与不同性格的小朋友交往,学会化解矛盾,化敌为友。”黄任之副教授建议,孩子被小伙伴欺负后,家长应该这样应对:
做旁观者和保护者。就是在一旁观察,随时避免力气过大的动作给宝宝带来身体上的伤害。用心观察每次宝宝碰到这种事情时的情绪和表情——委屈还是满不在乎、生气还是无所谓。如果,他始终是不在乎,建议家长在一旁观察。
及时引导和沟通。如孩子被打了要及时询问他的感受,是生气还是委屈?如果他没有哭,家长就应该表扬他:“我的儿子真勇敢,下次他再打人我们就把他的手抓住,大声告诉他,我可不是好欺负的,他就不敢再欺负你。”
黄任之副教授告诫说:“如果孩子被欺负后感到很委屈,这时家长切忌用言语刺激孩子,比如说,‘你真没用’、‘胆小鬼’,等等。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本报记者 吴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