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吉首一条百公里旅游公路,将33个“土乡苗寨”村落串珠成链——
幸福荡漾在“最美茶旅公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向军

  “五一”假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崇山峻岭间的一条彩虹公路,吸睛出圈,引得深度游、小众游粉丝纷纷前来打卡。

  这条公路从吉首市区往北出城,环绕湘西州首府,铺就100来公里的“幸福大道”,沿途连接起33个村,司马河、洽比河、己略河穿村过寨,包茂高速、杭瑞高速、龙吉高速、209国道纵横相连。“幸福大道”通车3年多来,58条城乡客运线开进土乡苗寨,串起青山绿水,被誉为“最美茶旅公路”。

  茶旅融合盘活绿色经济

  6名返乡创业青年组成的“湘西深山乐队”,让云上夯坨村火遍朋友圈。

  沿“最美茶旅公路”出吉首城区半小时便可到达这个高山小村庄。过去因山高路陡,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无法运送上山,这里得以保留了近百栋纯木结构的老屋。如今,赏古寨、唱山歌、采春茶、摘鲜菜、品农家乐、直播带货……夯坨村依托深山云雾的绿色资源,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从夯坨村下山,往东北方向前行十几公里便进入了隘口村。

  循着柚子花的清香,顺着绿藤鹅卵石小道便步入了“洪莉茶舍”,这是村中有名的“夫妻茶厂”。一个主内,闷头制茶;一个主外,热情卖茶。

  卖茶,女掌柜莫洪莉是“专业选手”。在外务工时,她曾从销售员做到销售总监,如今身兼隘口优品黄金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3月份,我们到村里收了2万斤鲜叶制明前茶,每年能卖上千斤干茶。”莫洪莉端坐茶桌前,手握茶壶,缓缓倒出茶汤。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世代种茶。茶旅公路通车后,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生产线,新建茶厂,新签几个种茶大户,茶叶统一培管统一销售。”莫洪莉说,今年茶旅研学订单火爆,已收到900多名学生研学订单。

  “我们村山多地少,曾经三餐难饱。发展茶叶产业后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隘口村党支部书记向天顺说,现在交通便利,随着茶旅融合发展,村里茶叶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30亩发展至2万亩,年产值超1亿元,成为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吸引了很多外出务工村民返乡。

  中黄村赏民俗、岩科村看百合、坪年村访苗寨……“最美茶旅公路”将沿线的33个村落串珠成链。目前,茶旅公路沿途种茶面积7.4万亩,其中种植千亩以上的村落达21个。

  方便近8万群众出山进城

  最美茶旅公路上,一辆辆绿色公交车行驶在翠绿山峦间。

  5月9日,从吉首火车站出发,记者乘坐吉首城乡公交12路专线,闻着茶香,一路饱览绿水青山。

  农家熏制的腊肉、背篓里的新鲜蔬菜、竹筐里探头叫唤的鸡鸭……12路公交车上,土乡苗寨的村民带着深山特产,出山进城。

  驾驶员告诉记者,2021年3月,12路专线通车。线路刚拉通时,岩科村一位一辈子窝在大山里的70多岁的苗家阿婆,一周就坐了好几次公交车。

  如今,吉首市已有58条城乡客运线连通土乡苗寨,沿线159个村,116个村民小组,2万余户、近8万名村民圆了“出门坐上公交车”的梦。

  进城看病、回村料理家务,外出销售、采买,沿途村庄的村民乘坐公交往返吉首城区与乡村;旅游写生、沿途观光、吃农家饭,一时间进村的游客纷至沓来。    

  记者在坪年村下了车。峡谷中的村庄,一栋栋古朴的村居,散落在谷底、溪畔、山腰,一幅云傍青山、清溪奔快的水墨画卷铺展在眼前。

  “以前去镇上开个会,坐车要绕个大圈。走路要翻一座山,得两三个小时。”坪年村村民杨太平说,“现在,去镇上走这条茶旅公路,10公里,只需13分钟。”

  “深山农家古民居,欢迎八方宾客来。”路一通,在外奔波半生的坪年村村民杨再通回家了。他把有着200余年历史的祖宅,改建成“农家博物馆”,开办农家乐、经营民宿;把五六亩茶园打造成茶旅体验基地,设计拍照、拍视频的打卡场景……

  “家乡这么美,我要用一部手机把家乡带火。”杨再通眉眼带笑。他在抖音注册“最美苗寨坪年”账号,每天拍短视频宣传家乡。

  乡村旅游风头正劲。“茶旅公路”引来八方宾客。村民家中,美味的农家菜、清香的黄金茶,倾倒无数游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