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绿成金向未来
——写在郴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5周年之际

    高椅岭。  (苏仙区委宣传部供图)

    东江湖撒网。(郴州市科技局供图)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式。  欧阳常海 摄

    郴州旗滨光伏光电玻璃有限公司。(郴州市科技局供图)

    郴州水世界。  朱孝荣 摄

  柏 润 罗 徽 罗 侠 罗海勤

  锦绣潇湘,逐绿前行,可持续发展步履铿锵。

  林邑大地,发展之进,示范区建设踔厉奋发。

  “真正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指引着我省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郴州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这是改变的先声,也是发展的机遇。自此,郴州的一江春潮激荡三湘四水,湖南全境阔步迈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转型发展新路。

  牢记嘱托,肩负责任。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郴州坚持“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的“135”总体布局,创新实施“四水联动”,系统推进“八水共治”,全面构建“水立方”模式,在破解可持续发展典型问题、培育经济新动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方面持续发力,走稳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答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郴州答卷”,助力绘就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湖南画卷”。

  从可持续发展的“郴州实践”里放眼望去,一个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雏形渐显。

  聚焦示范主题引领 

  可持续发展道路“行稳致远”

  山一程,水一程,情系“国之大者”。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就是要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时代赋予郴州乃至湖南的考题,更是答题方向。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郴州地下有“金山银山”,钨、铋等保有储量居世界或全国前列,有2000多年的有色金属开采史;地上有“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达60.48%,是湘江、北江、赣江三江之源。

  “必须抬高发展坐标,树牢可持续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创出示范特色,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势全面掀起示范区建设的热潮。”站在新的起点上,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号召全市上下将绿色理念入心入脑,为之而动,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

  顺应时代大势,回应时代之问。在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道路上,郴州示范区建设“势头”强劲、“看头”精彩、“突破”有力——

  这是它驰而不息建设的底气来源。

  围绕“到2025年建成典范,到2030年建成‘三区’”一个大目标,聚焦树牢“可持续”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创出“示范”特色的三个关键,做好在深化“四水联动”上创品牌,在拓展“两山”转换上求突破、在推进“五链融合”中促转型、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探路子、在推动“落实落细”上增合力五篇文章……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35”总体布局为可持续发展把舵定向。

  这是它勇立潮头发展的动力所在。

  2019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10月,《支持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措施》升级版出台……持续发力的“湘十条”,为示范区建设保驾护航。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5年来,郴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1.14%跃升至2.32%,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从11.73亿元跃升至27.26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从93家跃升至2149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11家跃升至619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件数从2.11件跃升至3.60件,郴江实验室挂牌成立,国家科技孵化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中试基地均实现零的突破。

  这是走在前列引领的累累硕果。

  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2条(座),东江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郴资桂城乡200余万人共享优质东江水;全市新增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6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5年来,奔涌的水,滔滔不绝,流向千万家;停歇的水,再焕新生,飒美郴州,闪耀三湘。

  蓄力科学技术创新

  绿色低碳转型“蹄疾步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蕴含辩证思维的科学论断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满目青绿何以百炼成金?“我们要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切实把山水画卷转化为发展答卷、把历史包袱转化为发展财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郴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亮道出其中真谛。

  与水和谐共生,是郴州的天然使命和必然职责。郴州,三江之源,水资源丰富,其中常年蓄水80多亿立方米的东江湖,不仅是郴州人民的集中水源地,更是湖南的战略水源地。

  一汪好水的背后,是郴州市“壮士断腕”的硬核护水。

  东江湖区最高峰时,有网箱1.3万余口,生猪百万头,年产原木30万立方米,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凸显。对此,资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好东江湖一湖碧水作为最大政治责任。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模式,并以铁腕手段,做好“禁、退、治、补”四字功夫,同时利用冷水资源打造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湖水通过管道传输到产业园,对机房进行降温,吸引了湖南省电子政务云、长沙银行、湖南银行、阿里云等62家企业入驻。

  目前,园区20万个机架满负荷运行后,每年可节约用电50亿度,相当于少耗标煤1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2万吨,郴州水资源利用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环保“污点”变成发展“亮点”,科技助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郴州还有很多。

  从一个火电厂废渣排放灰坝,变身为碧水丹霞旅游胜地,门票年收入过亿元,连续两年蝉联短视频热门景区——这是高椅岭风景区的蝶变。

  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以柏林、太和工业园为基础的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传统有色金属产业提质有了郴州样板——这是“中国银都”永兴县的涅槃。

  黄泥坳矿业浮选攻关萤石粉突破97%品位,技术国内领先;翔东龙飞机自主研发的2吨级轻型飞机填补国内空白;宜章县的光电显示产业不断集聚,供应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大型企业....郴州一路高歌向新而行,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56.82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排名全省第1;规工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提升至59.8%,排名全省第2;登记技术合同2053项,同比增长240%,增速排名全省第1;认定技术合同成交额232亿元,同比增长348%,增速全省排名第1。这是从低端生产迈向高端发展的转型。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5年来,郴州通过科技赋能,扎实推进理念转变、治理转化、产业转型、价值转化、华丽转身,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举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建成全国首个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展览馆郴州水世界,发布首个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主体的宣言——《东江湖宣言》。

  目前在库绿色矿山88家(国家级17家、省级71家),绿色矿山数量持续保持全省首位;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效总数达到323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涵盖了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加工等农产品品类,2023年该市绿色食品产品增长率、产品续展率全省排名第1。

  ……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贯穿于郴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引领其打造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的更多示范性、标志性成果。

  赋能美丽城市建设

  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群众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哪里想得到?离东江湖六七十公里远,我们也能喝到优质的东江湖水。”在桂阳县城,众多市民不约而同地说。

  引东江水入郴,是郴州人民期盼已久的梦想,是该市的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预计40亿元,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二期全面竣工通水,每年可为北湖、苏仙、桂阳等地增加优质供水2亿吨,让近200万群众享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生活。

  “现在每年收入10多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桂东县沤江镇秋里村鼎盛民宿老板娘胡美琼高兴地说。原本她和老公在外打工,后两人辞掉工作,贷款把自家楼房改造成民宿,“每年从7月开始,我们家14间客房游客排着队入住”。

  桂东县海拔两千米以上的高峰有10余座,有“中国之最——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县”认证。该县把“凉资源”变成“热产业”,全力打造避暑胜地,康“氧”产业空前火爆。2023年,共旅游接待人次265.05万人次,旅游收入302953万元,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人民群众的笑脸就是最美的“山水画卷”,“郴州好水 生活更美”的幸福图景正在郴州徐徐铺展。

  一直以来郴州紧扣示范区建设主题,在深化“四水联动”基础上,系统推进“八水共治”,强化水系共治、水岸同治,坚持把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推动优质生态资源全民共享——

  实施“百河千库万塘整治”,不断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全市新增调蓄能力2.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67.7万亩,新增年粮食生产能力3477.44万公斤;建成嘉禾等4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供水同源、同质、同价、同服务,全市城乡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7%。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2亿立方米,新建成5个水系联通工程,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并通过复查验收, 8个县市区建成“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近五年累计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89.9%。

  抓好全市河流水库的治理保护,历史性消除劣Ⅴ类水质;12个国控断面达标率稳定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至100%。

  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加快构建生态水网、打造幸福河湖、建设水美乡村,省级监测的3个主要河流断面生态流量100%达标,全市创建国家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6座、省级“美丽河湖”22条(座)、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4家,西河沿线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一串串鲜活的数据呈现,一个个项目的加速推进,一项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都蕴含着郴州示范区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决心和信心,也见证了郴州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强劲势头。

  生态优先织锦绣,青绿成金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郴州将始终牢记揭榜领题的初心、树立精彩答题的信心、坚定久久为功的决心,聚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在深入防治中深化“郴州之治”,在系统治理中拓展“郴州之为”,打造“郴州模式、湖南样板、中国经验”,让“好山好水好风光、美景美境美郴州”展现在世人面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