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2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常德启新程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乘风育才兴沅澧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双高”建设纪实

    校园中心广场。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来到武陵区河洑镇全美村,帮助农民播种、覆膜,以实际行动助力春耕生产。

    学院农经系“湘佳班”师生赴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教学研实践活动。

    留学生在学院附属医院实习。

    桃花艺术节。

    本版图片均由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张佳伟  徐 翔  车德红

  连日来,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备受关注。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家中,察看农机具和春耕物资准备。今年,戴宏种植双季稻480多亩。戴宏说:“总书记把我们放在心上,农民种粮有钱赚,我们要使劲干啊。”

  这位种粮大户,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学员。该院与常德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开展“芙蓉学子·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暨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等16个乡村振兴建设培训项目,培训涉农学员1312人,戴宏便是其中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武陵山下,常德职院“双高”建设号角催征;洞庭之畔,常职学子趁青春奋斗正欢。

  该学院党委书记李厚元说:“我们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加快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接续‘深化二次创业、建成一流职院’战略,在党建、德育、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思政金课  培塑精神

  新时代的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新时代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就是要提高青年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基于这样的考虑,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这条主线,开启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双融合、双促进、双发展”良好局面。从学校层面的以初心为重,构建新时代凝心铸魂的学习课堂,到教师层面的以楷模为镜,造就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教育专家,再到学生层面的以实践为基,打造新时代赋能地方的党群阵地,学院党的建设润物无声,绵绵用力。

  以党建带德育,以德育润思想。常德职院创新方式方法,将立德树人贯穿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造了3个思政教育品牌,分别是音乐思政课、红色宣讲团开展“红色轻骑服务”、文化传承工作室。全力打造“四小四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坚定政治信念,铸就当代青年应有之“大精神”。

  一支部一品牌,深培根广铸魂。

  常德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带领师生们走进澧县城头山,开展行走研学;前往善德文化发源地的德山,开启文化寻访;带领“红色轻骑”服务队,深入临澧县修梅乡,开展暑期“三下乡”,厚植乡土情怀;党支部成功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院土建系与湖南经远建筑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校企党建联盟,有效整合党建、教育、科研、资金优势,就人才定向培养、理论共学、组织联建、发展同促、效果同享方面合作共建。

  药学系全面推行“三全育人”,创新育人方式,全力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示范校,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八进”,即进学生社区、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活动,成为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去年,在校生满意度97.12%,其中在校生对学院课堂育人、课外育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均在97%以上。

  优化专业  集群成势

  现在的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由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奔跑,正在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需要新时代职业教育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湖南的重要城市,常德在中部崛起中要扛起“洞庭粮仓”的政治担当,扛起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实施创新突破、产业突围,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积极构建富有常德特色、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4+1+1”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该如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的“必答题”。

  基于这样的考量,常德职院加快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接续“深化二次创业、建成一流职院”战略,积极对接地方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对接常德“4+1+1”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常德前瞻布局的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和农业领域需求,加快生物医药、大健康和现代农业领域急缺人才培养;形成“对接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以“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牵引,重构药学、护理、现代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五大专业集群,推动专业集群发展,其中药学、护理、现代农业技术3个专业群已立项为省高水平专业群,兼顾装备制造专业建设,错位发展土建施工类专业,撤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为了办好这些高水平专业集群,常德职院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自培,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 “85 后”“90 后”后备人才信息库,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打造好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2023年学院申报的8个项目成功立项为我省职业教育“楚怡”行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其中副书记、院长周华团队入围“楚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护理、园林技术团队入围“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顾振华入围“楚怡”名师工作室,梁继华、王宪庆入围“楚怡”教学名师,步洪凤、王宪庆入围“楚怡”工坊。

  在办好学院“拳头”专业集群的同时,常德职院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打造常德职院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

  留学生招生人数再创新高。截至2023年8月31日,学院共计招收来华留学生近480人。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间,就招收了80名留学生,来自蒙古、俄罗斯、土耳其、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其中62人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该学院“花式”培养留学生,让他们参观系部,感知专业特色;游学常德,增进文化认同;走进企业,感悟大国长技。学院探索“走读中国”互动式文化教学模式,为他们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讲好中国和谐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留学生李勇进入校外实训基地湖南德人牧业有限公司实习,在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增强了回国就业的信心。

  该学院立足专业优势,开发国际通用职教标准。依托三个高水平专业建设群,开发药物制剂工程师8级标准、畜牧兽医技术员、水产养殖技术员职业标准建设均已立项。药学专业的坦桑尼亚药物制剂工程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被认定为“湖南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

  产教融合 “匠”心育才

  新时代的高校必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二次创业,优化专业,让优势专业攥成“拳头”,形成专业集群。该学院做精做细产教融合大文章,把专业深度与产业、与社会接轨,精工“匠”心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打造全产业链培养新模式。2023年2月20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牵手”,签约共建湘佳全产业链学院,致力于构建人才培养和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湘佳牧业是本土上市企业,中国鲜禽第一股,拥有亿羽肉禽、千万羽蛋禽、百万头生猪、50万吨有机肥和10万吨柑橘产业。

  农业与经济系主任顾振华介绍,湘佳全产业链学院通过“厂中校”“校中厂”的办学模式,校企联合制定“湘佳班”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全过程带教,将企业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实时融入专业教学。双方合作的《优质肉鸡标准化养殖》这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获得省级立项。

  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学院根据装备制造、土木工程等现场工程师培养相关要求,联合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协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核心课程、建设高水平教材以及配套数字化资源,通过课程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和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实现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的灵活教学组织。到目前,常德职院产业学院数目达到3个,已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9个。 

  打造产学研新型办学实体。学院与湖南德人牧业有限公司合作,深度融合成立湖南草畜产业学院,对学院120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深度培养,组建“国家星创天地”“湖南省牧草资源与秸秆综合利用中心”等6个科研平台,致力草畜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发展。开发秸秆及本地资源替代玉米养殖技术,使奶牛养殖成本每天每头降低5元;集成优质紫花苜蓿种植技术,使每亩产量由原来的5吨提高到6吨。

  打造现代学徒制的新样板。学院坚持将现代学徒制在药学、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4个专业持续推广,与国内11家规模企业共建共享、共育共赢,16个班级840名学生参与到特色学徒人才培养中。坚持从入学到就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将企业重视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纳入新生入学教育。2023年以来,常德职院引导企业师傅进校园,企业定期派专员来院对学徒进行教育教学50多人次,累计完成教学300多学时。

  服务社会 创造价值

  “匠”心育才,技能成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就业水平显著提升。

  机电系学生高诚研制的一种家庭菌菇智能培养箱,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我在箱体里设置恒温系统和自动注水系统,保证箱体内的温度和湿度,满足待培养的菌菇的生长需求。”高诚说。

  常德职院鼓励学生走出去,以参加比赛为契机,激活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比例达60%以上。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4个入围赛项全部获奖,获奖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在“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学生赛项共获得6个一等奖、21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并获团体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获奖数量也是历年最多。

  学生学成成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等各领域的工作之中,发挥价值,贡献力量。2023届农业与经济系休闲农业专业的刘炜毕业后,担任澧县华诚彭山旅游度假山庄有限公司董事长,创新思维,突破民营乡村旅游企业经营瓶颈,成为澧县乡村旅游的带头人。

  2023年应届毕业生对学院满意度为87.12%;用人单位满意度100%;家长满意度99.37%,同比上升9.7%。

  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常德职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科技创新投身地方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以科学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加快建设“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常德职院力量。

  常德职院有服务新兴优势产业链专业数11个,为新兴优势产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12项,2023年为新兴优势产业链输送高技能人才数达到819人,占毕业生去向落实总人数的19.38%,学院为新兴优势产业链输送人才数逐年增长。

  同时,学院成立由150名教授、博士组成的22个“教授博士”沅澧行团队、16个科技服务团队、10个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团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指导与社会服务等工作。

  千年陶令写下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成为世人理想生活的向往,常德也因此成为知名的“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常德市桃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王燕教授领衔,引种保育桃花品种88个,培育30多个新品种,桃花种质资源保育量达150多份,居全国同类院所之首。目前正积极申报和打造“国家桃花种质资源库”。

  该学院以澧县复兴镇双堰村为主体推广选育优质丰产的复兴苹果柚,种植规模达15000亩,优质商品果率提高90%,年产值超亿元;选育的高油高产高质油菜新品种常油杂69号,在常德市累计推广面积165.3万亩,亩平增收127.8元,新增收入21125.3万元;在石门县太平镇竹儿岭社区开展的番鸭生态旱养技术研究与推广,推广养殖户50余户,养殖番鸭5万羽,实现产值近500万元,农户净收益165万元(含劳务) ……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将在加快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为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大国工匠。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