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鲁融冰 袁 军 梁 皓 陈 杰
鼎城的春天,今年似乎来得更为热烈一些。
3月19日,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鼎城,兴致勃勃地考察了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这份激动与喜悦,至今仍然弥漫在鼎城的田畴间。
自豪,源自于鼎城区这个农业大县的坚守与创新、责任与担当。
常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50万亩以上,鼎城先后被授予全国产粮大县、产油大县、棉花制种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十美堂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同心村获评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谢家铺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施家陂村入选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
打开鼎城的春天,就打开了现代农业的盎然生机。
创“优” 让农业现代起来
“现在种田不像以前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如今都成了好帮手,穿着皮鞋就能把田种了。” 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匡天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感慨的背后,是鼎城农业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生动诠释。
无人驾驶插秧机、有序抛秧机在田间穿梭,鼎城农民把手机、遥控器变成了“新农具”,在指尖就能“云端”种地。
智能化工厂育秧,无人机喷洒农药,手机随时监控田间地头的情况……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天地。
电商、标准体系等等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的加持,使得农业生产效率、质量、收益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大幕徐徐展开。
这只是外在的场景,更深刻的变革渗透进了农业生产的每一根末梢。
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鼎城区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
围绕数据平台建设,夯实数据基础。结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物联网监测、遥感监测、农机智能装备等为核心,配套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遥感监测作物调优系统、绿色防控系统、常德香米体验与展示等功能建成数据平台,实现农田苗情、墒情、病虫害情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与防治。
围绕追溯平台建设,实现全程监管。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20个乡镇(街道)、226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并使用该平台,基本实现了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规模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过程可控、责任可究”的追溯目标。
围绕智慧农机建设,加快装备升级。以“力推智能农机、力创智慧农业、力保粮食生产”为宗旨,建成智慧农机大数据作业平台。运用北斗导航、远程运维、智能驾驶等技术,推动耕整、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等全过程精准作业。截至目前,全区油菜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4.9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56%。
致力于打造成新品种研发的孵化器,鼎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育种研发投入,全力推进育、繁、试、推一体化发展,建成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基地,在贺家山原种场建成国家级水稻高标准新品种繁育基地,在石公桥镇建成新品种展示和新技术示范基地,种业保供和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以万亩综合示范片建设为引领,鼎城区大力推广“五统一、两利用”(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插机抛、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和利用冬闲田种绿肥)生产模式,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实现了粮食生产提质扩面、增产增效。
“五统一”的背后,是社会化服务的强力支撑。利用“鼎城智慧农机”大数据平台,全区组织了69家农机合作社、7家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实行“保姆式”入户指导服务,为种粮主体提供耕种防收储等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片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100%。
通过产业园示范带动,鼎城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打造优势特色产业”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6个、市级和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8个。
育“新” 让农业丰富起来
从常德市城区驾车40分钟,就能到达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的果道夫果园。周末带着家人来这里休闲、放松一下,体验美丽田园的乐趣,成了常德市民的新选择。
挂果时节,醇馥幽郁的葡萄、香嫩诱人的桑葚、清香怡人的无花果……十几种果树竞相生长,葱翠欲滴、满园飘香,带动了采摘体验式的农旅融合发展,成为了村民家门口的新的“聚宝盆”。
走进鼎城区,就像走进了农业大观园。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纽带,传统农业不仅生机勃勃,而且变得时尚起来。
一片“河洲”能值几个钱?拥有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300强农民合作社、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多项资质和荣誉的“河洲甲鱼”品牌,形成了良种培育、种苗繁育、分级养殖、食品加工、产品销售、餐饮服务、教学科研、文化体验的产业链。商品鳖年产量约2万吨,总产值约10亿元。
小小村落也有产业集群?施家陂村兴办与引进了26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创建起了农、工、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全村企业总资产2亿多元,年产值3亿多元,帮助500多个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油菜田也是“打卡地”?十美堂镇湘美油菜产业园打造的“十美花海”油菜花景区,如今已是全省闻名的农旅景区。油菜的出圈,使得十美堂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并成功承办了2022年全省第三届油菜花节主会场活动。
在发展新的农业业态上,鼎城不仅有“连环招”,还有“组合拳”。
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鼎城区不断打造农业园区的新的特色亮点。坐落于草坪镇的稻作源民俗文化村,进一步把农旅融合推向了高处。
作为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稻作源将农、文、旅巧妙融合,推出了犁田、插秧、踩水、割稻、脱粒、垂钓、榨油、推磨、种植、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还打造了孔雀园、农耕博物馆、农民诗墙、水车等景点,形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教育、农耕体验、研学实践、会务会展于一体的新兴景区。
稻作源的横空出世,不但促进了草坪镇的常德香米、茶油、水果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水产及畜禽养殖逐渐兴旺;而且推动了民间文化繁荣活跃,文化演艺收入不断增加;更是带来了观光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让寂寞乡村成为了“诗与远方”。
园区变景区,风景变“钱景”。在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村民吃上“旅游饭”,村集体搭上了“旅游车”。全年稻作源接待游客35万人次,带动草坪镇8个村510人直接或间接就业,实现农旅产值8000万元。
“我们将继续推动绿色生态赋能,将旅游产业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农旅融合的创新样板。”鼎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在农业的产业业态上,而且在农业的组织形态上,鼎城区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组合:金健金泽福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型、亿泽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体+农户”型、“稻作源”农旅融合基地“农民房屋入股+优先务工+经营性分红”型、官桥坪村“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型等多种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8.75%。
“通过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谢家铺镇一级主任科员史望来介绍。目前,该镇共有农机农业合作社51家、家庭农场118个、种粮面积50亩以上大户154户。
在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鼎城区重点打造了谢家铺—黄土店—草坪、蔡家岗—石板滩—灌溪、石公桥—周家店—镇德桥3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培育出了精为天、河洲甲鱼、中晟农业、弘富源蔬菜等一批产值过10亿的农业龙头企业。
赋“能” 让农业澎湃起来
4月12日,在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的育秧工厂内,来自市区两级的农技专家,为10多位种粮大户现场讲解机插秧硬盘育秧的基质土覆盖要领。旁边还有一组直播团队,将现场画面同步传输到各个村和农村社区培训直播点,在线收看人数近7000人次。
这样的场景,正是鼎城区以乡村治理撬动乡村蝶变、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基层减负,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时,港中坪村党支部书记段德喜用“四个少了”形容基层减负带来的变化:一是村部挂牌少了;二是出具证明少了;三是微信群少了;四是职能部门交下来的事少了。
通过从上至下全力推进为基层减负,让村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村里办事、为村民服务,特别是带领村民一心一意搞产业、抓“票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村民代春林原本只想种一季稻,村党支部委员代丽平上门讲解双季稻奖补政策,协调大户为他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代春林欣然接受,家里3亩田全部改种双季稻。
“我在外面打工,特意买车票回来耕田,不划算。”村里脱贫户戴安建把困难反馈给村委会,也是在代丽平的协调下,他家5亩田的耕种收作业全部包给合作社。戴安建说,有村干部支持,种田打工两不误。
这些年来,港中坪村800多亩水田全部种上双季稻,每亩收入达1000元。新种的200亩油茶,丰产期每亩能增收5000元。村里还引进了电子厂,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
示范引领、协会管理、以文化人,鼎城区的乡村治理,不仅树立了新风,而且培育了新人。
“新农人”陈帅宇2016年创办亿泽农业公司,随之牵头成立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种植、加工、仓储、营销产业链。
主打“定制水稻”的亿泽水稻合作社,注册了“花稻”系列商标,有5个稻米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生产的优质大米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通过订单生产和加工销售,每亩帮助农户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在与农户互惠互利中,陈帅宇的合作社越办越红火,如今已发展600多名社员,社会化服务面积达5万多亩,服务农户5000多户。
“作为‘新农人’,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陈帅宇感慨地说,“农业不仅是种田卖粮,还要让农民更富、让农村更美、让产业更兴旺。”
像陈帅宇一样返乡创业、扎根泥土的新型职业农民,在鼎城并不少见。正是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队伍,成为了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在全区层面上,鼎城重点实施了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创建行动、产业主体培育行动、乡村治理提升行动、种业科技创新行动、返乡创业和农民增收行动,培强农业企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
为此,鼎城区政府、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和各类科研院所合作联系,与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1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以产业园为平台,组建科研团队23个,建成高新技术企业8家,每年获科研成果、新产品、新专利100余项。
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中央强调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鼎城区正是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以及引领带动能力为重点,对具备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方面,有省‘农广助农’工程培训、市‘农教助农’培训、市级示范性培训;在农村实用技术能人培训方面,有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全区形成了一张细密有致的培训网。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湖南省第一所区(县)级乡村振兴学校——鼎城乡村振兴学校在谢家铺镇向家巷村成立,谢家铺镇乡村振兴示范片由此成为了全省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党校培训基地、机关单位拓展基地。
春潮滚滚的鼎城田畴间,无人机在盘旋,大型农机在穿梭,新型自走式、固定式喷灌机在作业,各种智能观测设备、传感器环视四周,驾驶三轮车、电动车的农民来来往往……远远望去,好一幅新时代的春耕万象图。
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科技之光照耀每一寸沃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撒向“鱼米之乡”。正如鼎城区委书记、常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远所言: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鼎城将充分挖掘并利用新技术突破所带来的巨大潜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鼎城篇章”。
有着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66家、家庭农场4098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达70%以上的“墒情”,鼎城农业,必将给出丰硕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