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地利”优势,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郴州“春鲜第一味”成千万级产业

  湖南日报4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淦璋 罗徽)雷笋,因早春打雷出笋而得名,也有“春鲜第一味”之称。记者今天从郴州市林业局获悉,该市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雷笋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其中标准化种植超过1200亩,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雷笋壳薄肉厚、鲜中带甜,保鲜时间很短。郴州土壤肥沃、水分充足,3月初便开始批量上市,相较其他省份的雷笋主产地早10天左右,具有明显的抢“鲜”优势。同时,郴州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雷笋可以“朝采夕至”,以极鲜的卖相呈现在市场。目前,已开拓山姆会员店、华润万家、盒马生鲜等大型商超渠道。

  位于北湖区华塘镇的三村竹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搭建“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去年雷笋产量达650吨,销售收入接近3000万元,今年产能预计提升5%以上。桂阳县樟市镇种植了500余亩雷笋,浙江商人张定良来到这里建设本地深加工基地,带动周边更多农户种植并采挖雷笋。该县的正和镇、仁义镇、方元镇均有百亩以上的雷笋种植面积。永兴县大布江乡沅洲村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创办雷笋加工厂带动近40名村民就业,还解决了周边村民的雷笋销售难题。

  省政府办公厅去年印发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优化资源培育、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建设竹林道等举措,为雷笋种植带来利好。郴州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应湘说,将进一步支持笋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高标准雷笋经营示范基地,并加大雷笋贮藏保鲜等技术研发投入,有效带动全竹产业链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