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心向未来 逐光前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心向未来 逐光前行

第03版
心向未来 逐光前行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1月27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厅长通道”,4位厅长接受记者提问
字字紧扣发展 句句关乎民生

    唐道明。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王建球。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沈裕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李小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帙恒

  1月26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厅长通道”集体采访活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唐道明,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兼)王建球,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兼)沈裕谋,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走上通道,围绕住房保障、农业生产、外贸消费、看病就医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晒工作成效、话民生关切,传递温暖,提振信心。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唐道明:

  让人民群众

  “住得上”更“住得好”

  “2023年我省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在全国任务量10万套以上的省份中,交付率排名全国第一,成效显著。”唐道明介绍2023年重点推进工作时说。

  唐道明说,2023年,住建部门围绕打好“发展六仗”, 谋划提出“守安全、防风险、保民生、促发展、强队伍”的总体工作思路,推动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动态清零,全省住建领域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2023年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民生工程全面提前完成,2000个民生实事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惠及居民27.38万户,基本做到应改尽改、应保尽保。

  “今年,我们将加快完善‘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给体系,让人民群众‘住得上’更‘住得好’。”唐道明说,全年计划开工改造民生实事老旧小区2000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统筹抓好城市危旧房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农村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住得更加舒心,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持续抓好“保交楼”工作,推进历史遗留“烂尾项目”排查整治,加快出清风险。探索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兼)王建球:

  切实扛起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的湖南担当

  “去年全省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45万亩,超任务10万亩;总产613.6亿斤,比上年增加10亿斤。水稻播种面积、总产跃居全国第一。”王建球接受采访时说,湖南去年的丰收喜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要稳定在615亿斤左右。王建球表示,将聚焦稳面积、提单产,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推动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一方面,全力以赴稳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提单产,确保粮食总产不降,切实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湖南担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实现农业兴、百业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产业发展作为“提升乡村三个水平”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王建球表示,2024年,将突出抓好“四个强化”,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一是强化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千亿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工程,争取把更多的地方特色产业打造成像安化黑茶、汉寿甲鱼那样的大产业。二是强化龙头培育,实施农产品加工主体培育行动,抓好生猪屠宰加工提升工程,将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更多留在湖南。三是强化品牌推介,深入实施品牌强农,不断提高湘字号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让更多的湖南农产品走出湖南、走出国门。四是强化产业帮扶,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思路,不断提升帮扶产业发展效益,推动脱贫群众收益持续较快增长。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兼)沈裕谋:

  聚力稳外贸、抓招商、

  强平台、畅通道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必须坚持抓好标志性工程,聚力稳外贸、抓招商、强平台、畅通道,以商务一域之光为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添彩。”沈裕谋表示。

  沈裕谋说,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商务部门将培育外贸新动能,围绕优势产业链提升、市场精准对接、产贸深度融合、经营主体扩容、平台赋能提能、进口扩规强基、合力能力提升等开展稳外贸七大行动。打造“投资湖南”品牌,聚力招商引资“强引擎”,构建大招商格局。提升开放平台效能,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围绕装备制造、临空经济、临港经济、对非经贸、数字经济、有色金属这6个方面开展集成创新。

  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刺激消费热情?沈裕谋表示,商务部门将在政策、业态、平台、环境4个方面发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出台促消费政策,稳住住房、汽车、家电家居、住宿餐饮这“四大金刚”;创新消费政策,鼓励给购房、购车、生育发放消费券;发展绿色、数字、智能、适老的家居消费,要对汽车、家电、手机等耐耗品开展以旧换新等。

  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发展数字、绿色、国潮消费,建设“智慧+”“景区+”消费场景,点亮“夜经济”,打造一批“本地人常去、外地人必去”的网红打卡点。

  支持长沙对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智慧商圈和步行街高质量发展,继续培育县域商业领跑县。

  加强消费领域信用、标准和质量工作,以“消费促进年”为主题,串联各类促消费活动。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

  看病就医需求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李小松表示。

  他介绍,去年,我省启动了首批2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持续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本土化培养力度,并对基层卫生专技人员职称评审实行单列,去年培养了1500多人,推动所有行政村级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深化城市支援农村工作,巩固拓展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和村医分级管理,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李小松介绍,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成本。今年,省委、省政府还将先天性心脏病等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也会从做好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儿童保健、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四个方面着力做好服务。

  针对今年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李小松表示,将重点建设“家门口”和“单位门口”的托育机构,不断增加托育供给,加强托育人员培训,规范托育管理,降低托育价格,努力让群众“托得到、托得起、托得好”。同时,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协助落实好产假、护理假、育儿假等制度,多措并举降低生育养育成本,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