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一座“幸福城”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新化探索

  周  俊  苏奔腾  杨文星  袁  敏

  【前言】

  作为湖南的人口大县,新化县警力短缺与工作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其基层治理的堵点和痛点。

  基层安,则发展兴。乘“派出所主防”改革的强劲东风,新化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导向,以社区警务改革为突破口,成功打通公安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改革实施以来,全县刑事、治安类警情分别同比下降39.0%、20.3%。新化的成功探索,获得辖区广大群众的纷纷点赞和上级公安部门的充分肯定。

  看见警力、看到安全、感到安心。这是新化公安社区警务工作立警为民的铮铮宣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150万人口基数,万分之3.46的警民配比,社情复杂、矛盾突出、警情多发等情况避无可避。

  “坚持大抓基层,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不断探索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新化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曾斌权介绍,“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用公安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以高质量工作守护一方平安。”

  新化公安认真落实“派出所主防”理念,大力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将社区警务关口前移、警力前置,按照4:4:2比例,在城区派出所组建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综合指挥室,形成“两队互为协同、一室支撑两队”工作格局。同时,在城区集中谋划建成9个中心警务室,将触角不断向村街社区、百姓家门口延伸,走出了一条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觉得好的社区警务新路子。

  警务前移,变“下社区”为“在社区”

  7月10日,新化县首个中心警务室上梅镇北塔中心警务室揭牌运行,9名警务人员,全天候面对面服务周边5个社区2万多居民。

  作为新化的新建城区,辖区内开发建设如火如荼,群众对于办证服务、矛盾调处、社会治安等需求日益增加。北塔中心警务室以打造“家门口的政务中心”为工作目标,通过多方努力,身份证补办、居住证登记、驾驶证换领、交通违章自助查询处理等高频服务均在最短的期限内开通。

  沉入社区、服务前移,是提升新时期社区警务工作水平、密切警民关系的必然要求。

  新化县公安局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以改革的思路,务实的举措,边行边试、扎实探索,做精社区警务、做实社区防控,推进“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在城区治安复杂地区、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推广建立“7×24小时”中心警务室,全面延伸警务触角,全天候服务群众、保障安全,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目前,新化城区共建立起9个中心警务室和22个一村一辅警工作站,辐射城区42个社区22个行政村,网格化社区警务模式成为常态。

  中心警务室接入公安网、公安视频网、互联网,配备1名社区警长、6-8名社区辅警常态化值守;推行社区民辅警专职化机制,落实实有人口管理、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多项职责任务,将公安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

  警民共治,变“加法机制”为“乘法效应”

  今年下学期刚开学,一条来自新化公安的消息,让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的7000多名师生和上万家长备感温暖。9月20日,学校门口的枫林派出所燎原中心警务室投入使用,民辅警第一时间登上“护学岗”,解决上下学安全问题。

  根据学校上下学时间规律,警务室实行早晚均7时30分上下班制度。针对学校周边交通顽瘴痼疾,枫林派出所多次邀请交警大队、思源学校、城管、社区共同策商解决方案,影响思源学校交通安全的“肠梗阻”顺利打通。

  新化县公安局始终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治安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并根据社区治安状况,及时调整警务室工作部署,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治安防范工作。

  构建“民辅警+网格员+楼栋长+义警”模式。以9个中心警务室为支撑,以22个一村一辅警工作站为支点,将81名网格员、治保会成员、楼门院长、治安积极分子等社会力量一并纳入社区警务团队,与社区民辅警共同开展社区走访、巡逻防范、宣传教育等基础工作。在弥补警力短板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背街小巷、城中村等治安复杂地段、夜间重点时段的见警率、管事率。

  增强社区民辅警与社会保安力量的“融合度”和“粘合力”。社区警务队将辖区物业经理、保安员纳入管理,联合开展治安巡逻巡查、收集报告社情民意、排查清理安全隐患等工作。建立紧急警务警保联动机制,遇有居民小区及周边发生各类突发案事件,社区民警第一时间向物业经理、保安员下发指令和提醒,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巡逻防范、人员查控、线索收集、现场维护等工作。

  今年以来,19个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占比达到54.28%,小区保安员参与紧急警务处置工作35次。

  警调结合,变“风险隐患”为“一站化解”

  “警务室的民辅警真正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为了调解好矛盾,反反复复来我们小区10多次,大家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为他们点赞。”11月,大汉龙城小区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代表先后将两面锦旗送到北塔中心警务室,答谢警务室不懈努力,圆满化解双方矛盾纠纷,有效防止冲突升级。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新化积极形成合力,解决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问题。

  建立县级层面联勤指挥体系,县委两办联合下发《关于建立新化县维稳信访安保联勤指挥体系的通知》,实现重大矛盾纠纷、重点人员“双推送”化解,形成“研交办督结”闭环。同时,依托乡镇“平安中心”推动“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压实乡镇、村委各级责任,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资源,推动建立司法、信访、综治、公安、民政、社区以及社会群团组织等力量参与的多元化调解队伍。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全县各级各部门作为中心工作推动,以党建引领社会面整体防范,明确专班专人负责协调会商,逐一化解销号,破解公安孤军奋战的困境,确保矛盾纠纷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目前,城区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全覆盖,推广5万常住人口乡镇建设“平安中心”。共收集上报各类深层次、预警性情报信息70余条,先后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确保了2023年度重要节点安保维稳期间实现“零非访”目标。

  依托“金盾联桑梓、千警回老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新化县公安局组织社区警务团队常态化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的“五进”活动,通过与群众深入交流,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中心警务室被辖区居民亲切地称为“便民站”,社区民辅警与群众的双向熟知率和信任度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社区警务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4起,消除安全隐患629处,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业务1214项,服务群众748次,成功劝阻存在被诈骗高风险的群众328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