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凤同城一家亲
——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故事之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寒露 莫成

  通讯员 胡域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俊 通讯员 杨建华

  12月28日18时,来凤县城渣西泰广场灯火辉煌,音乐喧天。62岁的龙山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邓忠国和20多名队员一起练习舞蹈。

  邓忠国跳得一手好伦巴、恰恰,在两县县城颇有名气。每天下午从社区幼儿园接回孙女,邓忠国就开车到来凤县城,与队员一起跳舞。两县每年举办摆手节、舍巴节,邓忠国也是积极参与者。

  邓忠国和老伴肖月香、儿子邓凯、儿媳杨洋、孙子邓值博、孙女邓值怡,一家6口过着龙凤双城生活。

  60岁的肖月香是家里的大厨,做一手可口饭菜是她最大的幸福。老伴退休以前,她一直在龙山县城买菜。

  2021年11月,来凤西商农商城一期建成营业,肖月香发现,从来凤西商农商城采买的菜不仅新鲜,还比在龙山县城商超便宜不少。从此,每天早餐收拾完后,肖月香就要邓忠国开车送自己到离家2公里的来凤西商农商城买菜。菜场里,猪肉还有余温,鱼在池中活蹦乱跳,刚刚采摘的白菜还带着露珠……

  38岁的杨洋是来凤人。先后在来凤县大河中学、县商务局、来凤县招商服务中心工作。2011年8月,杨洋与邓凯结婚,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

  龙山县和来凤县都属于土家族苗族聚居区,两地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通俗,自古便有通婚习俗。

  交通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助推两地居民的交流交融。据民政部门统计,龙凤示范区建立以来,龙山来凤居民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每年都有150多对新人跨省联姻,两地居民亲上加亲。

  工作在来凤县城,居住在龙山县城,两地只有5公里,坐公交车十分方便。

  每天7时,杨洋从龙山家中乘坐来凤县10路城市公交,20分钟后到达来凤县城酉水明珠站下车后上班。18时,杨洋从来凤县城中百站再坐龙达101路跨省公交回到家中。

  “以前只能坐黑车,既贵又不安全。现在两县公交相互开,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9点,每8分钟一班,只要两元钱,比自己开车还方便。”提起如今的便捷生活,杨洋赞不绝口。

  2011年,龙凤示范区设立以后,两县制定《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交通一体化方案》,优化完善公交线路设置和站点建设,推动实施公交线路、车辆标志外形、运营时间及收费、营运管理“四统一”,全面实现公交一体化,有效打破省际交通地域壁垒。

  和众多女性一样,杨洋也喜欢购物聚餐。龙山县城餐馆多,只要一有空,杨洋就会和朋友一起在龙山聚餐。来凤有中百、中心购物广场等大型超市,每逢节假日,杨洋就带着老公、儿子、女儿到来凤大型超市购物。

  11岁的邓值博是来凤县第二实验小学6年级学生。外公外婆在来凤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居住。湖北高校多,考虑以后高考有更多选择,他一生下来就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想念爷爷奶奶妹妹了,一个电话他们就过来看自己。

  邓凯在龙山县农车镇镇政府工作,周末才有空回家团聚。

  来凤主题儿童乐园是龙凤示范区最大的儿童乐园,藏书25万余册的来凤县图书馆是国家一级馆,这两处是两县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逢周末,邓凯和妻子都会看望岳父岳母,并带着子女到来凤儿童乐园游玩,在来凤县图书馆看书。

  遇上阳光明媚好天气,一家4口还会到龙山太平山、来凤“酉水印象”等地郊游野炊,其乐融融。这个小家庭在龙凤示范区大家庭里,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与上年相比,2022年,龙凤示范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1342元,增长150.83%;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0元,增长267.1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