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管好“一小区”到共治“一座城”
——株洲市实施“动力党建”工程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醴陵市枫林镇机关党支部10月份“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

    (醴陵市委组织部供图)

    荷塘区仙庾岭镇樟霞村村民代表见面屋场会。

    (荷塘区委组织部供图)

    荷塘区召开“幸福株洲·治理说”暨机关干部进小区首创案例分享会。胡子平 摄

    党建引领“幸福邻里”建设,图为芦淞区贺家土街道跳蚤市场热闹开市。郑安戈 摄

    12月19日,株洲市召开千人城市基层治理大会。(株洲市委组织部供图)

    株洲召开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 (株洲市委组织部供图)

    株洲市组织科技专家团到村开展乡村振兴“组团式”帮扶。(株洲市委组织部供图)

  戴 鹏

  “我会尽力,让大家的苦恼有地方说,让大家的忧伤会有人看得到。想要解决城市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最终依靠群众,我们全体的市民一起努力,把我们株洲建设得更美好,谢谢你们!”

  12月19日,株洲市召开“名城共建·幸福共享”城市基层治理大会,市委书记曹慧泉的一番话,字字走心感动了这座“动力之都”。

  用基层治理描绘“幸福株洲”,一时间成了外界想要深入了解这座城市新型社会治理的“蓝图”。

  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清晰跳动着“动力党建”的有力脉搏。

  通过党组织“穿针引线”、搭建平台,让各方面社会资源有效聚集起来,变个别参加为广泛参与,变各自为战为共同奋战,变旁观者为局内人,株洲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行政为主”向“多元共治”的拓展,从管好“一小区”到共治“一座城”的融合。“宜居宜业、共治共建、共富共享”幸福场景,在株洲比比皆是。

  主轴带动凝心铸魂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漫步在株洲各单位文化长廊里,有特色党建的缩影;宣讲理论的学习课堂上,有激烈讨论的声音;热情高涨的生产现场,有攻坚克难的画面……

  党建,成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引领在前、贯穿始终的支点。

  9月15日,为期一周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在株洲市委党校开班。株洲市委常委会成员迅速带头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开展集中自学、专题研讨、调查研究、下访接访、领办问题。株洲市直各单位累计举办读书班206期,党委(党组)书记讲专题党课200余次,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680余次。

  株洲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党课开讲啦”等,开展学习讨论24000余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11000余次,党员讲微党课29000余次,组织观看党员教育片32万余人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2万余人次,形成了党课人人讲、处处是课堂的浓厚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株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激发高质量转型发展动能。市委书记带头落实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周开展一线调研2次以上,先后到7个县市区80多个基层单位或项目现场调研,举办“制造名城早餐会”与企业面对面听意见、解难题。

  株洲市“三个高地”指挥部推出服务企业“一降一升”行动;市发改委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市工信局打造“企业办事不求人”升级版,累计收集交办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问题6552个,办结率92.61%……

  正是有了理论滋养初心,思想引领使命。近年来,株洲着力抓好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按照组织覆盖不漏单位、内容布局不漏项目、党建工作不漏环节的要求,扩大党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建立起“全域党建”组织体系。

  采访中,株洲市不少干部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

  于是,株洲上下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大局看问题,不断激活党支部“神经末梢”、激发党组织肌体的活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力实施“动力党建”工程,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今年以来,株洲市各县市区积极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工作,组建“片长、组长、邻长”基层治理队伍将党组织延伸到邻里间,发挥“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有效化解基层治理的“末梢困境”。

  “‘片长、组长、邻长’分层分级加入全市‘幸福株洲’微信群,‘零距离’倾听群众说事,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定期上门方式收集意见和需求。”株洲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并建立问题处置机制,实现邻长—组长—片长—乡镇(街道)—县(区)五级交办。

  目前,株洲全市1388个村(社区),共选配片长7537名,组长2.7万余名,邻长10.18万余名,联系服务群众115.9万余户。“三长”处置各类问题8.1万余件,办结率达95%以上,为群众提供微服务60.4万件/次。

  通过因地制宜,实施“动力党建”工程,株洲坚持“大党建”工作理念、“差异化”工作方法、“融合式”发展形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

  支部建在小区里

  ——建强“家门口”的战斗堡垒

  “公共区域拖欠电费,一到晚上就得摸黑。电梯罢工后,21层的商住楼,居民爬楼回家长达一个多月。”回忆起株洲市荷塘区汇宇芳庭小区从乱到治的过程,汇宇芳庭小区党支部书记黎昕最深刻的感受是,“小区治理,做和不做,是两个样;有没有党组织,更是两个样。”

  2021年,株洲市出台关于“动力党建 活力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行系统部署,以小区党建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1年9月,汇宇芳庭小区党支部成立,黎昕担任党支部书记。

  如今,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聘请专业会计和出纳,坚持财务每月定期公开。“通过租赁车位、广告位等途径,小区有了造血功能,每年收益超过5万元。装上了人脸识别门禁、高空抛物摄像头,小区治理已经从保安保洁保运转的初级阶段,迈入安全、舒适、幸福的2.0阶段。”黎昕说。

  党员“站”出来,小区党组织建起来。“红色动力”在基层治理中释放的能量,让“幸福株洲”在老百姓眼里实实在在看得见。

  10月21日,株洲举办第三届小区“幸福邻里节”活动,全市817个居民小区的居民在基层党组织带动下,走出家门交流互动,感受邻里深情,对邻里关系有了重新认识与思考,实现从“陌邻”到“睦邻”的转变。

  从一年一度的“幸福邻里节”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株洲坚持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通过整体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完善党群服务体系,擦亮“动力党建·活力家园”品牌,把散落小区的党员最大程度地组织和动员起来,在深入服务群众、更好带领群众中,一步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激发基层自治热情。

  幸福还在持续加码!随着“动力党建·活力家园”建设的推进,株洲市推动部门资源下沉、实行高频事项“直通快办”、推进智慧治理……

  株洲通过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工作为抓手,以“组织红、队伍红、阵地红、机制红、服务红”为标准,在全市大力推进住宅小区“红色物业”建设。

  目前,株洲全市已建成1075个小区党支部,实现小区党支部全覆盖。5.8万余名在职党员回到居住小区“报到”。

  这些小区党支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倾听民声,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尽可能解决群众诉求,及时跟踪问效。去年,全市小区党支部共收集、解决居民诉求4700余件,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效显著。

  千名干部进小区

  ——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建成于2008年的瀚水栗源小区,是株洲市天元区最大的安置房小区,26栋楼梯房,住有2600余人,小区普遍存在屋内漏水、外墙瓷砖脱落、低楼层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居民因此怨声载道。

  但最近,居住环境和小区邻里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年久失修的路灯重新亮起,主干道修缮、僵尸车处理、下水堵塞等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70多岁的居民钱新武竖起大拇指说,驻小区工作队来了以后,居民人心齐了。

  干部进小区,让机关干部回到居民身边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去,这些年在株洲已是常态。

  今年,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连续第二年选派410余名机关干部,开展“干部进小区”活动。聚焦民生实事“怎么办”,社区资源“怎么用”,用真心和实干,向“零距离”服务居民,更近一步。

  从2021年开始,荷塘区首先对无物业管理小区、自治小区、厂矿企业小区等治理难的小区,分三批次选派735名干部开展驻小区工作,逐步实现244个小区全覆盖。并发挥驻小区工作队“头雁”作用,发动2600余名党员担任邻长,发动2800余名在职党员带头到小区参加活动。

  荷塘区还以驻小区工作队为纽带,链接资金480余万元,指导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162个,并进一步完善阵地功能,推动77个小区试点开展长者食堂、小区学堂、邻里和事堂、居民健康堂、业主议事堂等小区党群服务站“五堂”建设,有效提升了小区阵地利用率。

  “年初驻小区工作队刚来时,我们质疑过,对他们能不能搞好并没有信心。”瀚水栗源小区党支部书记王林辉说,面对小区“老大难”问题,工作队的干部们没有回避,而是一件件做下来,居民都看在眼里。

  “机关干部进小区、服务群众促治理”工作,不只下沉到小区,更走进楼栋,走进每家每户,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居民的关切和期盼,犹如在幸福生活中又加了一把糖。

  为应对“银发潮”,石峰区明确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采取壮大老龄服务业主体、提质增效养老机构等举措,为老年人提供有尊严、有温度的日常生活服务。

  “红色领航·遇见你”“相亲相爱一家人”邻里共治、“张艳春志愿服务示范岗”等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层出不穷;株洲市天元区白鹤社区、文家冲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两年来,株洲从市、区两级机关单位选派近1500余名年轻干部为主体的机关干部,重点进驻矛盾问题多、治理难度大的小区,担任驻小区“第一书记”或驻小区工作队队员,开展协商议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等,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挺起乡村振兴“主心骨”

  ——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赶场上街路难走,谈起出门就上头。”在茶陵县秩堂镇马吉村,这个顺口溜曾在当地百姓中口口相传。

  如今,宽阔的柏油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干净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多元富民产业红红火火……马吉村实现破茧成蝶的变化。

  “这都得益于马吉村建强村党组织后,真正发挥好了带头作用。”该村村民刘初喜说。

  2021年,马吉村“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一大批能带富、善治理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建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机制,63名党员干部与全村601户农户“结对子”,针对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实现“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

  马吉村的变迁,是株洲坚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对“能人”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选准一个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加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在株洲市,这也是上下一致的共识。

  今年3月,株洲市委组织部下发“动力党建”工程2023年重点任务。其中,持续建设实力乡村任务中明确,实施集体经济增强行动,实施新一轮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计划和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培育支持计划,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在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鳞次栉比的彩色屋顶、秀美的庭院、富有诗意的文化墙、干净整洁的环境……一幅现代水墨画跃然眼前。

  很难想象,龙凤庵村曾经是一个交通不便、产业不兴的“穷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党组织就出现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龙凤庵村党总支书记张川介绍,得益于“村党总支+合作社+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跨入百万序列。

  发展村集体经济,株洲创新建立“2帮1”机制,即每个“薄弱村”都有两个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之结对,通过党建联建帮扶等方式,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株洲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有效激发,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白关丝瓜年产值突破6亿元,炎陵黄桃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11个产品在第23届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获金奖,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双向奔赴。

  在最活跃“经络”建最强党组织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优质动能”

  产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在株洲,只需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要的上万个零部件。目前,株洲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集聚上下游企业450多家,本地配套率超过了80%。

  不仅轨道交通,株洲的硬质合金、中小航空产业也跻身湖南省重点培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后备名单,全市已形成13条优势产业链,优势明显,集聚效应强。

  产业链的稳定安全事关高质量发展大局。13条优势产业链集聚数千家上下游企业,产业生态各异,企业基础也不同,如何让他们拧成一股绳,高效链接、深度融合?

  株洲的答案是,通过建设产业链联合党委,促进职能部门、园区机构、链上企业、科研院所、集群促进机构等多方协同、同频共振。

  “就产业链联合党委实质而言,企业虽有竞争,但党组织永远是一家。通过开展党建工作,互补型企业有了抱团发展的载体;竞争型企业有了有效沟通、错位发展的平台;小微型企业有了平等沟通、发展壮大的契机。”株洲市委两新工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党组织牵线搭桥,可以凝聚起产业链合作、创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如今,以党建为引领,以主机企业为主力,株洲市已经形成了国有带民营、大中带小微、主机带配套企业的发展格局,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发展。

  中航发南方工业公司与西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6个方面找到“契合点”,成立联合党员技术攻关组,成功攻克20余项技术难题。

  株洲围绕链条做党建,吸引更多链上企业党建、项目、人才等资源集聚,通过党建联建、人才联育、活动联办、创新联动、安全联抓等举措,抓党建、聚合力、强链条、促发展的效应不断彰显。

  2023年,株洲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39位,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城市;中航发南方公司、株硬集团、时代电气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3个。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

  “真没想到,抓党建还能促进商业的繁荣。但这是事实。我们的大汉·悦中心商厦,早两年许多商铺都租不出去。后来,我们开始大力打造红商圈,在商厦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在商铺设立了党员服务岗。很快,商家看到了办事的便捷,顾客看到商场的诚信,铺面很快就租出去了。”谈起党建给“芦淞·红商圈”带来的变化,芦淞·红商圈两新综合党委副书记高阳一脸欣慰。

  去年4月,芦淞红商圈两新综合党委挂牌成立,在红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商圈“一件事一次办”专区,开通272项全城通办服务事项,实现20个涉企高频事项直通快办。商户办理营业执照,从登记信息、提供材料,到办理成功,一站式服务让商家真切体会到党建引领的服务效能。

  一时间,商圈不仅人流更加密集,秩序也更加井然。“党建高地”崛起于“经济热土”的成功实践,使“芦淞·红商圈”成为株洲市基层党建创新的一块标牌。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