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负炎帝万古名
——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传承发展炎帝文化推进炎帝陵保护建设纪实

    祭祀炎帝陵典礼现场。

    炎帝陵景区远眺。(本版图片均由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提供)

    万人同唱炎帝颂。

    午门前的舞龙表演。

  李 俊  张建平

  古木参天,洣水悠悠。白鹭翩翩,御碑历历。

  这里是神州第一陵——炎帝陵,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承载着中华儿女的血脉亲情和文化信仰。

  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

  炎帝陵,这座中国上古时代的丰碑,矗立在华夏文明的旷野,携着历史的风声,带着神秘的传说,冲开岁月的层峦叠嶂,九曲十弯奔涌而来。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炎帝陵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主动作为,以守护炎帝陵为己任,勇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排头兵。

  神农福地,炎帝精神薪火相传。制造名城,万千炎黄子孙矢志图强。

  掀起一股热潮:

  传统文化复兴的“实验田”

  红旗猎猎,大道向前。

  作为湖南的一张厚重名片,炎帝陵成为了海内外华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按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论述,从传统中链接未来,从研究中探寻根源,从延绵民族文化中开拓创新。

  充分发扬炎帝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精神,基金筹集创新高,景区建设谱新篇,文化宣传树品牌,炎帝陵建设如火如荼。

  在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的推动下,兴农、立市、制衣、造器的炎帝从历史中款步走出。

  因其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华夏凝聚的精神纽带、道德建设的国粹经典、中华复兴的动力源泉的人文价值,炎帝陵成为了炎陵的符号、湖南的符号、中国的符号。

  立冬之后,随着株洲市隆兴中学的400余名学子的到来,炎帝陵景区又迎来了一波游学热潮。

  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学子们多批来到炎帝陵,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陵祭典”,探寻中华文明根源。

  获评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炎帝陵景区,依托内涵丰厚的炎帝文化、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联动周边红色旅游点、陶艺非遗馆、农耕体验区等,开发设计了知识性全、体验性强、效益度高的研学课程,形成了以炎帝文化、党性教育、红色传承等为核心的特色研学品牌,每年均接待了大量海内外学子前来开展研学活动。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湖南炎帝陵基金会提交出了一份鲜活的答卷。

  通过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和创作,编辑出版了《炎帝文化丛书》《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炎帝陵》和《炎陵非遗》丛书,创作了《祭炎帝》《我根是炎黄》等祭祖曲目,编创了《八佾舞》《炎帝》等祭祖舞蹈。

  炎陵县还根据炎帝故事和传说,先后组织编排了《炎帝颂》《炎帝》等大型舞蹈情景剧,讲述炎帝故事,传播炎帝文化。

  2013年,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株洲市教育局牵头联合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市委党校以及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启动炎帝文化传承教学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政干部、高校师生和中小学生中传承普及,逐渐形成“有专家师资、有校本教材、有定期讲座”的推进模式。

  2017年,在系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株洲市教育局联合制订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炎帝文化传承教学试点学校的实施方案》,在全市10个县市区各遴选一所完全小学,作为炎帝文化传承教学的试点学校。

  自2020年开始,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编印《炎帝文化读本》,每年免费发放给株洲市小学五年级学生,人手一册。

  学校安排学生集中学习,组织撰写读后感。炎帝文化传承教学在株洲全域铺开,成为中小学生打好人生底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工程。

  每逢周末,炎帝陵景区特别安排隆重肃穆的炎帝陵祭典体验活动、精彩纷呈的炎帝民俗文化表演。在炎帝陵景区附近,还建起了300多亩“农耕文化体验基地”,让文脉有了新“活法”。 

  着汉服、奏古乐、循古礼……炎帝陵景区还专门为学生团队,量身设计了研学体验课,每年组织学生身穿汉服祭祀炎帝,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联合醴陵市等多家单位成功举办了首届“炎帝杯陶瓷文创大赛”,吸引了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以及国内100多所高校和知名设计公司、制造企业、艺术家工作室参赛。

  今年,还举办了“炎帝杯”创建文明城市全国短视频大赛,共收到抖音短视频、视频号参赛作品446条,总播放量超千万,对宣传普及炎帝文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拓展一方热土:

  文旅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株洲,以制造的名义,擦亮轨道交通、航空航发等三大千亿产业金字招牌。

  炎帝陵景区,以株洲的名义,展示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的绝世风华。

  11月10日,一场盛会与炎帝陵如约而至。

  以“神农福地、大美炎陵”为主题的第二届株洲旅游发展大会,在炎陵拉开大幕。

  炎帝陵景区,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近30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炎帝陵和炎帝文化的保护传承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件大事来对待,坚持不懈拨专款保护、整修,坚持不懈规划项目完善炎帝陵基础设施,坚持不懈地组织举行重大祭祀活动,鲜明提出“尊我始祖、爱我中华”的口号,持续推进炎帝陵一期、二期整修工程,号召全省每个县为炎帝陵捐两棵大树,积极创建5A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系列品牌。

  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炎帝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新发展,确定了“神农福地、制造名城”城市文旅品牌,提出“做响中华始祖炎帝品牌,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祈福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明确目标。

  30年来,由省领导任会长的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根据规划积极组织实施炎帝陵公祭区、圣德林、福林、神农园等项目的保护与开发建设。

  致力把炎帝陵建成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湖南开放的亮丽窗口、株洲旅游的产业龙头。

  时间回溯到2000年,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投入基金7400万元,建设炎帝陵一期工程。在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炎山以南,洣水以东,完成神农大殿、公祭广场、公祭大道、龙珠桥、朝觐广场、咏丰台、圣火台、圣德广场、谒陵道、庙前广场、崇德坊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2009年,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投入基金7200万元,完成一期续建工程,将祭祀大道向南延伸300米,增设不同时代风格的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包括入口广场的仿汉代阙门;祭祀大道两侧的五谷石雕柱;鹰鹿广场的神鹰、仙鹿雕塑;朝觐广场的唐灯;朝觐广场至祭祀广场两侧的九鼎九簋等。

  2011年,为满足海内外华人到炎帝陵谒祖寻根、祭祀祈福的纪念需求,该会投入基金1193万元,完成“福林”项目建设。

  2012年,投入基金11096万元,历时三年,完成“以盆景为主体,凸显炎帝文化,展示湖湘特色”的神农园建设。

  如今,炎帝陵核心景区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总体规划面积122.5平方公里,其中对外开放旅游区面积3.6平方公里,形成了以陵庙为标志的拜谒区,以神农大殿为标志的公祭区,以圣德林、福林、神农园为标志的缅怀区,极大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和旅游要素。

  这些建设的完工,也促成了炎帝陵于2020年1月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株洲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5A级景区。

  炎帝陵景区的异军突起,带动炎陵县交通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三高一铁”(衡炎高速、炎睦高速、炎汝高速、吉衡铁路)的全面竣工通车,炎陵形成了连接广州、南昌、长沙、株洲、衡阳等周边大中城市的外部大交通框架,湘东南区域和湘粤赣边界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显现。

  如何发挥炎帝陵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全域旅游进行有机融合?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与炎陵当地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1年,炎陵启动了23个文旅康养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又启动了远山蓝旅游项目、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等7个项目建设。

  在神农谷、梨树洲等生态景区,开发一批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森林疗养、森林度假等旅游产品,建成了自行车道、越野跑道、登山步道等以人为本的慢游交通系统。

  在炎帝陵景区的加持下,炎陵文旅融合火爆出圈。

  旅游开挂的炎陵,以炎帝文化为品牌,以养生度假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行全资源整合、全时空体验、全体系覆盖、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等全域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与株洲市、炎陵县联手,以壬寅年祭祀炎帝陵典礼、黄桃大会、杜鹃花节、畲族“三月三”、客家民俗文化节等系列节会活动为媒,聚焦文旅优势资源,尽情“秀”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气象,让静态文化“活”起来。

  近日,炎陵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国际知名的文化体验与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正在向火热的炎陵款款走来。

  秉承一份热念:

  华人心灵契合的“枢纽站”

  9月23日,癸卯年海峡两岸炎帝陵祭祀大典在炎帝陵拉开序幕。近800名海峡两岸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祭祀大典,其中来自台湾地区的炎帝神农信众500多人,为历届之最。

  此次祭祀大典是癸卯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系列活动之一。

  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聚焦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化湘台经济联系,以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建设为契机,办好“湘台会”“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岳麓山论坛”“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等重点活动,推动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30年来,湘台炎帝神农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连续举办了多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祭”“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湘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会”等活动,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为密切湘台经济文化联系和促进两地民众心灵契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青少年交流为主体的两岸“夏令营”“冬令营”更是连年开展。

  炎帝陵祭典自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2014年获国务院批准为湖南省保留的“重大公祭类活动”之一。

  通过精心策划,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先后圆满完成了5任省长主祭的“湖南省各界公祭炎帝陵活动”,6次市委书记、市长主祭的“株洲市各界公祭炎帝陵活动”,8次“海峡两岸共祭炎帝陵活动”,以及海内外佛教界、道教界、中华茶祖节等多次大型民间祭典活动。

  炎帝陵祭典已成为弘扬炎帝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何将一份热念落地为全球华人的奔赴?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面朝的是大海。

  面向历史,深入开展炎帝神农文化发掘、研究和交流。会同两岸学者及民众开展系列炎帝神农文化论坛、研讨、交流、展演活动,编纂出版了《海峡两岸共祭神农炎帝》《神农大帝》《根》《炎帝陵志》系列文献读物。

  面向现在,持续举办海峡两岸共祭神农炎帝典礼活动。三十年来,有300多批次、近百万人次的海外华人及台湾各界人士先后拜祭炎帝陵。

  面向未来,持续开展两岸炎帝神农文化青少年传承体验与交流。湖南工业大学、炎陵中学、明德小学、樟树坪小学等大陆学校先后与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联合开展炎帝神农文化传承交流活动。

  由此,每年除夕、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以及“五一”“十一”等节庆,成为了一场场盛大的聚会,前来祭祀炎帝的民众和民间组织及海外华人团体络绎不绝。

  其中包括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时任新党主席郁慕明等。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也多次组团赴台交流,尤其2015年度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乙未年神农大帝圣驾台湾巡境赐福”活动,把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上古时期的炎帝,点燃了华夏文明的火种。从此,中华民族走出了蒙昧时代,开启了几千年文明历程。

  30年来,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接过了这把熊熊的火炬,通过持续地守正创新,使得炎帝陵景区不断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国最佳农耕文化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古典陵墓园林等荣耀。

  并且,成为了全面演绎炎帝文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生动的范例。

  遥望前路,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强政治定力,担当时代责任。

  不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海内外同胞交流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充分学习和借鉴外省的成功做法,提升“祭祀炎帝陵典礼”的规格和文化品牌影响力。

  继续办好“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活动,办成具有湖南特色的两岸交流合作品牌项目。以此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白云深处是吾乡,不负炎帝万古名。

  炎帝陵,必将辉映第二个百年梦想的伟大征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立新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