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出幸福新图景
——娄星区黄泥塘街道以多元共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李梅花 蒋 卓 杨 苏 李灵花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

  围绕基层治理这一系统工程,娄星区黄泥塘街道以深入推进“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为抓手,构建“一核两点三治多元”基层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为核心,立足“赋能增效 精细服务”两个基点,融合自治、法治、德治,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搭建治理新载体、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多元共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善治之举,助一域奋进。目前,该街道已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神童湾大桥、柳青北路等多个重点项目竣工,涟钢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有序推进。

  补齐短板

  建强基层党组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发挥领导作用。只有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才能夯实基层基础。

  黄泥塘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尽锐出战”要求,采取自愿报名和村、社区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将街道最优秀的党员干部派往20个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进一步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制定村、社区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推动第一书记变身“网格员”,及时投入到基层各项重点工作之中,进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忧;建立村、社区第一书记列席会议制度,按时参加街道每周例会,通过传达上级指示、了解工作进展、交流经验做法、协助村和社区解决问题等方式,统筹推动村、社区工作走实走深。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该街道打造全域党建品牌矩阵,成立40个小区党支部、17个屋场党小组。结合“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名党员结对联系所在小区、屋场群众6户以上,负责政策宣讲、文明劝导、环境治理、纠纷调解、意见收集等事项,哪家出现了问题困难,联系的党员第一时间上门解答、调处。

  该街道深化推进培育工程,充分整合街道党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孝老爱亲家风家训馆、清廉教育广场等阵地资源,组织辖区党员、小区党支部书记、屋场党小组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扎实开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系列培训班等活动,进一步帮助村、社区党员干部开阔眼界、厘清思路,提升履职能力。

  同时,把清廉家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针对辖区内的无职党员,开展“清廉故事演讲”等主题党日活动,推动清廉家风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乡村,推动清廉党风、良好家风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示范带动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我是党员,我要带头……”在恩口村雷托坪屋场,彭桂华与谢卫华夫妇作为党员,主动带头加入“卫生文明家庭”活动创建中来,把房前屋后整理得干净整洁。据了解,在雷托坪美丽屋场建设中,他们不仅积极参加,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主动捐款1万元用于公共场地改造,带动村民从“要我做”转变到“我要做”。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黄泥塘街道充分发挥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吸纳企业职工、致富能手、“五老”人员、入党积极分子、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等2245人,建立123支志愿者队伍,参与矛盾调处、文明实践、政策宣传等工作,凝聚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利用国有企业退休老党员的政治优势,通过包联党员、居民代表走街入户,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及时搜集群众需求,今年已征求意见建议620余条,协调解决问题670余个。

  该街道着力打造“一社区一特色”志愿服务品牌,20个村、社区先后成立“同洲之行”“三山凤城”“索桥红”等具有特色的志愿品牌服务;建立本村、社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引导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以榜样为镜,向先进看齐。该街道着眼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开展“十佳孝廉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好婆婆 好媳妇”“乡村好人家”“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累计评选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160余人。在先进典型的影响下,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实现基层治理从过去“一盘沙”向如今“一盘棋”转变。

  搭建平台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刘某某在工作期间从高处坠落受伤,经劳动部门鉴定为壹级伤残和一级护理。刘某某家属向劳务公司提出赔偿,但因牵涉到的各方意见不统一,导致刘某某家属长达两年的维权,前后调解8次最终未果。2023年4月,黄泥塘街道矛调中心接案后,中心工作人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过反反复复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见,维权案件得以圆满结案。

  4月4日,黄泥塘街道在办事处办公楼成立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中心全面推行警调衔接工作机制,派出所出警处置后,非警务案件填报移交函与移送通知书,分流到矛调中心,矛调中心接收并递交接收回执,后组织双方化解矛盾。化解成功后,通知派出所取回协议书及其他材料结案。矛调中心受理的警情警务,移交派出所处理,形成多元调处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聚焦受理、移送、调解、考核、值守五大主责,矛调中心实行联席会议、分析研判、考勤、档案管理、案卷评查五大制度。坚持每日带班领导坐班接访,直接在窗口接待答复群众的有关问题;工作人员每周例会组织碰头会,分析研判当周纠纷调处情况和辖区矛盾纠纷形势。矛调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预立案件57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84%。

  此外,把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小单元,在小区、屋场,推行“楼宇会”群众工作法。通过召开楼宇会、屋场座谈会,面对面听民意、释民惑、解民难,实现意见在小区和屋场搜集、情况在小区和屋场掌握、问题在小区和屋场解决。目前,街道辖区召开楼宇会460余场、屋场座谈会190余场,征求意见建议360余条,协调解决问题500多个。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黄泥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聂向阳介绍,该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这根主轴,扎实推进“三基三创”工作,以打造魅力新钢城,建设福满黄泥塘为目标,提能力、强发展、防风险、惠民生,着力打造党旗飘扬的红色高地、投资兴业的活力高地、绿色宜居的美丽高地、共治共享的和谐高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