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5年,点亮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读书梦
——长沙八旬乡村老教师自费办农家公益书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武天玉

  长沙县最北边的村落——金井镇蒲塘村,宁静的村庄里藏着一间农家书屋。12月14日,室外有些寒冷,书屋内温暖而宁静,年近八旬的寻民强和妻子张芝兰正在书架前整理书籍。

  15年前,退休乡村教师寻民强自费创办了这间书屋,还逐步办起了公益读书班、免费托管班,藏书数量达到1.5万余册,书屋使用达3万人次,点亮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的读书梦。寻民强也获评2023年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自费创办农家公益书屋

  1978年,34岁的寻民强来到偏远的蒲塘村观佳小学任教,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一干就是22年。

  “阅读对那个时候的农村孩子来说是奢望。”寻民强对记者说,在2016年蒲塘村脱贫前,村民出行极不方便,要买一本书,必须先到镇上,再从镇上坐一个半小时车到长沙县城区。

  2008年,长沙县图书馆按照上级要求,实施一村一个“农家书屋”建设,一心想建一座书屋的寻民强决心扛起这副担子。

  “刚开始的时候,没场地、书少、人少,天天发愁。”2009年,寻民强腾出家中两间15平方米的小房间,一间作藏书室,一间作阅览室,场地问题得以解决。

  面对书少的情况,寻民强拿岀自己任教多年收藏的全部图书,又去县图书馆“化缘”了一些图书,东拼西凑,打造了一间藏书3000册的图书室。

  慢慢地,来书屋看书的人多了起来,30平方米的图书室就显得捉襟见肘,寻民强打算扩建书屋。

  2012年,寻民强和老伴商量后,拿出夫妻俩毕生积蓄25万元,在老房子旁扩建了一栋140平方米的房子,又四处“化缘”了7000余册图书,图书总数达到1.2万余册。并在金井镇中心小学的支持下,引进20套课桌,重新打造了阅览室、期刊室、图书室、活动室一应俱全的“寻民强新农家书屋”。

  书屋变身爱心托管室

  书屋改造后,寻民强发现当地留守儿童较多,孩子们放学后没人辅导作业、寒暑假和周末更是无人陪伴,于是他又萌生了创办公益读书班、免费托管班的想法。

  2012年,第一个暑期公益读书班开班,“2012年75人,2013年40人,2014年114人……”10多年里,寻民强把有关孩子们的信息和故事一一记入档案册进行珍藏。

  其间,寻民强还想方设法举办读书会、学习心得分享会,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共同成长。许多孩子在书屋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至今读起来仍让人十分感慨。

  “以前的我每天只知道看电视,视力下降了,现在有了寻老师的农家书屋,可以天天待在这里看书,成绩变好了,也爱上了阅读和思考……”翻开微微泛黄的信件,稚嫩的字迹和纯真的话语透露着对农家书屋的感激。这是横山小学学生杨春在13年前写下的感悟,一直被寻民强小心翼翼地保管在档案册里。如今,杨春已成为一名教师。

  “少年强则国家强。”寻民强希望可以通过农家书屋的正确引导,使乡村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69岁考驾照只为能送书上门

  考虑到乡村孩子住得比较分散,出行不方便也不安全,从2009年书屋建成起,寻民强就坚持用摩托车送书上门。“一次带上一麻袋书,挨家挨户让他们自己挑选。”那时候,“摩托送书”成为广袤田野上一道亮丽风景。

  2013年下半年,寻民强在骑摩托车送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人没大碍,但这次事故让家人后怕不已,坚决不同意他再骑摩托车送书。为了让家人安心,也为了更方便送书,寻民强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在69岁“高龄”时报考驾照,硬是在6个月之内,在70岁前拿到了驾驶证。

  “学会开车后每次可以多带些书,方便自己也方便了村民。”寻民强说。

  除了孩子们的知识“补给站”,农家书屋也逐渐成为村民们的智慧“加油站”,不少村民开始在书中寻找起致富之路。寻民强经常给当地农户送去有关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瓜菜生产等农业适用型书籍及科技型书籍,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当中遇到的问题。从农家书屋吹出的阵阵新风,不断浸润着这个北边小村落,也映衬出一幅乡村美丽幸福新画卷。

  “只要我能够干得下去,能搞一天,我就要把它搞好。”寻民强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