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障碍连接美好未来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首日见闻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沙兆华

  通讯员 郭晓妮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该部法律因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而备受关注。

  施行首日,省残联组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淑亭,省人大代表李丽,优秀残疾人代表黄程、商磊等7人走上长沙街头,从公交转乘地铁,再到城市商圈,实地感受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变化。

  他们中有的肢残、有的视障、有的听障,此行是否顺畅?记者跟随他们一起体验。

  “畅行”愿景照进现实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让视障人群的出行更便利。

  盲人商磊是长沙市视障人士公交导乘系统的第一批受益者。从去年开始,他出行无需陪同,一部手机在手,就能自如搭乘市内公交和地铁。

  这次出行,商磊出任“先行官”,由“看不见路”的他在前面“带路”。

  “141路即将到站,请做好上车准备。”上午9时许,在长沙市天心区政府公交站台前,商磊手机传来语音提示,随后,141路徐徐开进公交站台,大家纷纷上车。到达芙蓉路友谊路口站点,手机中又传来下车的提示音。

  公交车导乘预约与播报,得益于长沙公交集团对残障群体出行的关爱。2022年,长沙公交集团首先在11条公交线路376台公交车上安装了导乘系统,今年,又完成72条线路1900余台导乘系统的安装,覆盖市内50%公交营运车辆,未来将实现全覆盖。

  这个系统对改善视障群体出行,意义非同小可。商磊说:“一部手机,让以前不敢出门的盲人,实现自主出行。”

  来到长沙地铁1号线友谊路站,绿色通道、爱心渡板、爱心座椅、低位绑带,充分照顾到轮椅出行者的便利与安全,让借助轮椅出行的李丽、杨淑亭感到无比温暖和体贴。

  “地铁的无障碍设施,考虑到各类残疾人出行需求,乘坐非常愉快。”杨淑亭告诉记者。

  从地铁五一路出站,繁华热闹的商圈呈现在眼前。一次“畅行”,引来一番赞叹,长沙向着全国残障人士友好型城市迈进的美丽愿景,也照进了残障人士的现实生活中。

  期待“更美好的无障碍环境”

  在与7位残疾人士共同出行中,记者也观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如,在五一商圈,马路坡道过于狭窄,轮椅无法通过;地下商城楼梯没有坡道;无障碍厕所体验感差;盲道被占用现象比比皆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全面施行,相信未来会更美好,大家对此十分坚定、满怀期待,也坦率说出自己的建议。

  “残疾人不仅是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更是无障碍环境理念宣传者、无障碍环境知识普及者”。杨淑亭说,自己的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

  “残疾人如厕难问题太突出,从今天体验来看,没有太大改观。”李丽希望通过法律推动,实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让残疾人、老年人“脚下无障碍”。

  “为残疾人设计、研发出的产品并不能方便使用,一些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残疾人需求。” 商磊建议,各地成立一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队伍,指导督促当地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推动无障碍环境改善、无障碍意识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