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非洲,种下“幸福草”
——“绿色使者”林冬梅和菌草的故事

  林冬梅。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莉

  怀揣菌草,行过千山万水,在广袤的非洲大陆,帮助农户种下希望,收获幸福。

  6月29日,林冬梅受邀在中非妇女论坛作主旨演讲,分享菌草技术在非洲推广应用的经历。

  非洲朋友称她为“绿色使者”——她全力推动中国菌草技术走进万里之遥的非洲,让这项“小而美”的技术帮助无数贫困农户快速脱贫,帮助当地培养大量菌草事业人才,让菌草技术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生生不息。

  追随父亲的脚步投身菌草事业

  受邀出席中非妇女论坛,林冬梅在长沙仅仅停留了8个小时。随后便匆匆赶赴深圳,开启了6天辗转9个城市的旅程。

  7月4日,林冬梅在北京与父亲林占熺会合,赶赴新疆博乐市,考察菌草生态项目。

  林冬梅现在的身份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联合国菌草项目顾问、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

  她与菌草结缘,完全是追随父亲的脚步。

  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占熺将原产于北非的巨菌草引入中国,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实现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作为中国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被誉为“菌草之父”。

  从小耳濡目染,林冬梅知道父亲的科研之路走得有多艰辛。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之后,她留在新加坡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生活优渥。

  2003年,父亲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展援外工作,在新加坡转机,与女儿见面。林冬梅发现,曾经脚下生风的父亲,步履已经略显蹒跚。

  “父亲老了!”这让林冬梅内心一颤。想到父亲心心念念的菌草事业还有太多难关需要攻克,林冬梅再也无法袖手旁观——那一年,她毅然辞去新加坡的高薪工作,回到福建,投身菌草事业。

  林冬梅的加入补上了团队管理的短板,她提出以菌草技术产业化应用为科研“造血”的发展思路,将菌草专利技术进行转让,成功破解经济困局。

  20年来,林冬梅和父亲并肩战斗,将菌草技术从扶贫扩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众多领域,也将菌草技术推广到海外,在10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

  33次走进非洲推广菌草技术

  盛夏时节,在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南非,雨水来势汹汹,大力洗刷着屋顶、树木。田间,大片大片高大的巨菌草舒展宽阔的叶片,发达的根系在地下延伸,喝饱了雨水。

  2004年,林冬梅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来到的正是南非夸组鲁-纳塔尔省。她直观感受到的,除了异域的美景,还有贫穷。

  “菌草援非的对象,是穷人中的穷人。”林冬梅说,他们往往没有土地、没有技能、没有受过教育,艰难维持温饱。

  怎么才能让他们快速掌握技术,把菌菇种好,能够卖钱?这对林冬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林冬梅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引入项目推广中,和专家团队一起,为当地小农户建立“10平方米菇农场”模式,把整个菌菇生产的环节,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拆开,用适合当地最简便的方法规范操作,让当地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在夸地丁村,28岁的诺姆霍西亚·恩多洛沃丝管理着5平方米土地。她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收割菌草、切碎、搅拌、装袋,做成培养基,播下菌种,挖沟放入菌袋,盖上保鲜膜,定时喷水保湿……

  不到一个月时间,诺姆霍西亚·恩多洛沃丝收获4茬平菇,一共47公斤,获利940兰特(约合人民币1035元)。这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

  “感谢中国来的农业专家,是他们教会我们种蘑菇,给我们带来福音!”诺姆霍西亚·恩多洛沃丝由衷地说。

  19年来,林冬梅先后33次飞抵非洲推广菌草技术。从沙漠到滩涂,从高海拔到盐碱地,她用脚步丈量过许多贫瘠之地,用智慧为贫困穷苦的人们带去脱贫致富的希望。菌草,也因此被非洲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草”“幸福草”。

  未来要将菌草技术推广到全世界

  菌草援非,如同“星星之火”,点燃希望和友谊之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地老百姓表达感激的方式,是为中国专家取当地的名字,他们给林冬梅取的名字叫做阿尔提梅。

  “阿尔提梅是当地的一种植物,寓意为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林冬梅非常喜爱这个名字,也非常珍惜这份跨越山与海的情谊。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菌草援非的第一站。今年5月3日,来自巴国的一名普通农妇费雷达·科拉罗姆接到联合国的邀请,出席联合国第八届科技创新论坛,讲述菌草致富的亲身经历。

  在中非妇女论坛主旨演讲中,林冬梅分享了费雷达的故事。

  “费雷达学会菌草技术,挣的钱可以买房买车,还雇佣了25个人。她还配合中国专家为周边10个农村提供1500多人次的培训。”说起这个神奇的故事,林冬梅别有感触,“在我亲身参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历程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费雷达们。”

  通过菌草技术赋能,这些南非的单亲妈妈、索莱托的失业女大学生、斐济的残疾妇女,变成了女会长、女企业家、女科技人员。

  “20年来,我之所以能够乐此不疲、不眠不休地投身于工作,正是因为看到菌草技术能够真正改变底层老百姓的命运。”林冬梅希望,将菌草技术推广到全世界,创造更多这样的奇迹。

  “发展菌草,造福人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太多太多事情需要去做。”林冬梅笑称自己开启了倍速人生,“我现在说话语速都特别快,能用一分钟讲完的话绝不用两分钟。”

  “会累,但这种累,是你明知道累也还是会愿意去做的。”当记者问她会不会觉得累时,林冬梅笃定地说。

  原本,林冬梅打算等父亲退休后,就回归自己原本的生活轨迹,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

  “谁知道林老师80岁了仍然在一线工作,所以我的计划泡汤了!现在我的生活很简单,就只有工作。因为工作已经很复杂了。”说完,林冬梅像个孩子一样大笑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