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高
入夏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风景秀丽,生机盎然。
在这个小县城,一根根南竹被“吃干榨净”,变成竹筷、竹香芯、竹丝、重竹地板等,被销往世界各地。
“竹海滔滔‘金浪’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书记田连钊介绍,近年来,靖州抢抓“双碳”战略和“以竹代塑”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南竹成为当地继杨梅、茯苓之后富民强县的第三大产业。
践行“两山”理念,点“竹”成金
靖州是怀化南部、湘黔桂接边区域的商贸物流中心,区位优势明显。
无论什么季节来到靖州,满眼都是绿色,活力满满。
据统计,靖州及其辐射半径100公里以内的会同、通道、绥宁、洪江、中方以及省外的黎平、锦屏等县(市、区),共有南竹201万亩。竹林既是生态屏障,也是富民增收的重要资源。
为将竹资源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近年来,靖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将南竹资源变成制造资源、富民资源、资本资源、休闲资源,蹚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靖州与省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南竹高质量培育示范基地,提高竹笋、竹材产量,以及笋、竹的利用水平;围绕发展竹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南竹的科技附加值;对全县21.3万亩竹林开展FSC、CFCC认证,助推靖州竹制品畅销海内外。
加快数字赋能绿色转型,靖州在全省首创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给绿水青山“计价”,让生态资源“变现”,为竹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靖州靖鑫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滨说,拿证当天,他就凭960亩竹林的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证,到银行抵押贷490万元,大大缓解了公司资金周转压力。
靖州渠阳镇金鑫村拥有南竹2.4万余亩,是该县首个竹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在政策和科技的支持下,该村逐步实现了“竹林美、竹业兴、竹农富”。2022年,村里仅南竹林地流转收入就达675.95万元。
“原来竹子卖不起价,经常烂在山里,现在根本不愁销路,一根毛竹能卖十几元,深加工后能卖上百元。”金鑫村村民彭建富乐呵呵地说,如今连竹林里的空气也能变成“真金白银”。
“一根竹子串起一条产业链,成为致富一方的支柱产业。”靖州政协副主席、竹产业办办公室主任李志刚说,靖州基本形成了上游竹拉丝、竹片、竹纤维,中游竹胶板、重竹板,下游竹家具、竹工艺品等全产业链模式,年加工竹子30万吨以上,今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争取5年内打造100亿产业。
“龙头”带动,竹产业集群来势喜人
在靖州产业开发区,22个南竹产业项目正在加速落地和建设,不断演绎强链、补链、延链和“产业集群”新故事。
“去年8月份来到靖州,短短几个月,公司二期项目5.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完工。”6月1日,湖南聚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旭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园区‘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聚竹新材料是一家专业生产卡车板和装饰建材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际、国内专利20余项,是沃尔沃、宝马和戴姆勒奔驰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目前,该公司在全国有4个生产基地,年加工毛竹100万吨以上,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和欧洲。
该公司是靖州引进的龙头企业。二期项目完工投产后,年加工竹子能力将达到20万吨,实现年产值5亿元、年纳税2000余万元,解决300人就业。
“龙头”带动,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据统计,湖南聚竹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带动靖州10余家上下游企业发展。
为促成竹产业集群式发展,该县积极打造南竹科技产业园,出台扶持政策,创新建立全程代办、科技研发、营销推广、融资担保、开放合作等八大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竹业大佬”前来投资兴业。
眼下,新引进的龙头企业湖南领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开展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拟建设一条年产12万吨竹木纤维生产线。该项目不仅可完善靖州的竹产业链,也将填补怀化竹材资源清洁高效制备竹纤维的空白。
今年初,靖州与江西庄驰、江西华森王、湖南银山等行业龙头签订合作协议,竹产业集群来势喜人。目前,靖州拥有竹企业41家,其中龙头企业4家,惠及4万余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