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丹枚
通讯员 黄克 黄开龙
苗酒飘香,苗鼓震天,苗歌悠扬。5月24日至26日,规模盛大的绥宁四月八姑娘节欢乐上演。作为我省少数民族节庆的重要品牌之一,一年一度的绥宁四月八姑娘节,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活动期间,绥宁县共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51万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绥宁县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立足自身自然资源禀赋,连续多年举办四月八姑娘节活动,打好本土特色旅游文化牌,不仅为当地群众和游客送上了一份“文化大餐”,而且走出了一条“以‘节’为媒、以‘文’兴旅”的发展路子,如今“全域旅游·活力绥宁”的品牌越擦越亮。
涵养生态,“神奇绿洲”山水美
“游走峡谷间,景美人陶醉!”5月25日,绥宁县黄桑曲幽谷景区,广东珠海的游客林志权一家不停地点赞这里的美景。
良好的气候、土壤、地形条件以及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精心呵护,让绥宁成为全国目前少有的原始生态保存良好、生物物种众多、生物链完整的“天然生物园和物种基因库”。1982年,绥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一块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
近年来,绥宁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做好“生态+”文章,擦亮“神奇绿洲”金字招牌。
该县依托以黄桑为代表的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打造“乐安铺-寨市(黄桑)-县城-关峡”旅游黄金圈,把黄桑生态旅游区及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做成全域性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立足山水资源,优先开发县城、寨市、关峡等山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倾力打造精品示范生态乡镇、生态村,全县有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2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8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69个。
同时,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碳储量,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境内现有23.5万亩原始次生林,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金丝楠木林、全国面积最大的铁杉林群落、全国面积最大的穗花杉林,成为游客森林氧吧游、避暑度假游、休闲探险游的理想选择。
昔日山坳坳里的寨市苗族侗族乡铁杉林村,如今变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热门旅游地。村民黄七娇说:“以前种地,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在家门口打工,全家一年能赚8万余元!”
以山水为基、康养为业,绥宁县还鼓励开发特色高品质民宿,引导成片成群集约式发展民宿,搭建“政府引导,市场为主”运营框架,发展民宿群4个、精品民宿10家、家庭旅馆96家、乡村客栈34家、艺术客栈23家。
厚植文化,民族风情更醉人
5月26日,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上堡古国”,四月八姑娘节系列活动之“盛装出嫁”主题活动举行,拦门酒、哭嫁实景表演、角色扮演体验、变装体验、姑娘宴等沉浸式苗侗婚俗体验活动,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体验感。
绥宁境内居住着汉、苗、侗、瑶、壮等29个民族,以上堡侗寨和大团侗寨为代表的侗族文化、以黄桑红苗为代表的坝那文化、以讲平话为代表的关峡青衣苗文化,风情各异。
把文化融入旅游,实现保护和开发并举、传承和利用并重。绥宁县全面整理和挖掘具有浓郁民族和县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森林生态文化,大力进行活态展示。该县先后整理出版《大团上堡文化遗产》《侗傩》《侗族森林生态文化》《绥宁民间故事》等资料和书籍;整理推出唱土地、逗春牛、闹牛锣等20多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体节目;精心打造四月八姑娘节、侗年、兄弟节等传统节日;指导上堡、大团、花园阁、铁杉林等村寨成立民俗表演队和芦笙队,挖掘展示濒危的坝那苗歌和坝那苗服。
为扩大和提升绥宁旅游的知名度,该县成功争取到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化生态村等“国”字号文化旅游名片18个;持续投入资金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全县已有25个项目列入非遗名录,其中绥宁四月八姑娘节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并依托四月八姑娘节,绥宁揭开神秘面纱,走出“深闺”人渐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2022年全县旅游克服疫情影响,共接待游客18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