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近日,浙江慈溪大剧院迎来了一群视障人士。对于视障群体而言,电影世界是遥不可及的梦,但通过无障碍观影解说员娓娓道来,演员面部表情、无声的转场等画面都变得“可见可感”。
伴随社会进步,人们对无障碍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化。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残疾人也不例外。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残障人士权益保障不断完善的当下,残障人士和普通人一样,对“精神食粮”有更直接、更强烈的渴望。“无障碍观影”做到了“想视障人士所想,急视障人士所急,应视障人士所需”,受到视障人士的肯定与欢迎。
残疾人并非孤独的鲁滨逊,他们也渴望融入这个社会,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无障碍观影”让残疾人从私人空间进入公共空间,有了更多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机会,不仅得到文化浸润和精神滋养,也感受到自己被社会尊重和接纳。“无障碍观影”饱含制度善意和人文关怀,让视障人士得到温柔以待。
衡量社会文明程度,不仅在于高大的建筑、穿梭的车流,更关键的是要看其能否让不同群体找到价值实现的渠道,让不同群体感受到善意和温暖。“无障碍观影”犹如一束光照进视障人心的内心,让他们对生活更有希望、对未来更有期待。
建设无障碍社会,不仅要在升学就业、交通出行等方面发力,还应该注重精神层面。残疾人的精神诉求也是一种刚需,同样不应被漠视。丰盈残疾人的精神家园并不需要多高成本,关键在于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发现他们的需求,体谅并成全他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