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变废为宝的双向奔赴——
辣椒秸秆变基料,滋养“大球”朵朵开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5月10日,湖南省农科院的长沙县高桥镇试验示范基地,大球盖菇,一个个直挺挺,撑着直径4—6cm的黑红灰色“伞盖”,在和风中亭亭玉立。

  “我们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大球盖菇食用菌获得丰收。目前,三分地简易大棚已产菇350公斤,预计总产达500公斤以上,较往年可提升10%至15%产量。”省农科院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高鹏博士告诉记者,这是一场变废为宝的双向奔赴。

  “废”有多废?

  在湖南,辣椒是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据统计,2022年全省的辣椒种植面积达171万亩,总产量320万吨。若按照辣椒产废系数计算,理论上每年有115万吨辣椒秸秆。

  “辣椒等茄科作物秸秆腐解过程产生的化感物质抑制作物生长。一般处理方法是秸秆焚烧后还田,但这样会造成大气污染。如果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又会滋生病虫害,增加种植成本,产生农业面源污染。”高鹏指出,如何经济、环保、高效处置辣椒秸秆已经成为一道难题。

  “宝”有多宝?

  大球盖菇又称赤松茸,是近年来新引种的食用菌珍稀品种。它营养丰富、口感脆嫩、鲜味浓郁,且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

  高鹏介绍,大球盖菇种植时间为冬闲时、水稻收获后,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且秸秆种植大球盖菇后的菌渣是栽培有机西瓜或生产有机肥的好原料。另外,大球盖菇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可在田间种植,秸秆初步粉碎,技术简单,经济效益高,一般播种后45—55天可出菇,很容易获得成功。

  如何促成双向奔赴?

  省农科院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依托“基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成与示范”项目,2017年开始利用示范基地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

  高鹏告诉记者,辣椒等秸秆在收获之后,通过晾干、粉碎、发酵等工序,配合石灰、尿素等物质,即可铺到田里作菌类培养基。“我们研究发现,辣椒秸秆含有大量的营养,其中全碳占42.7%、全氮2.28%,这些可为大球盖菇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既有利于大球盖菇的生长,也促进秸秆的有机物分解,降低秸秆肥料化的成本和时间。”

  令人欣喜的是,秸秆栽培大球盖菇后的菌渣还是优质的有机肥料,通过与畜禽粪便或蔬菜废弃物堆肥还田,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秸秆资源化利用成本,提高利用效益。

  湖南湘福翔食用菌公司总经理宋佳伟高兴地说:“蔬菜秸秆栽培的大球盖菇口感鲜嫩且采摘持续时间长。食用菌收获后,菌渣可种植有机西瓜,循环利用秸秆,有效解决秸秆基料化和肥料化难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