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7年收集整理万余份政策文件,活学活用服务来访群众,日前荣获“全国人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宝库:一座“政策宝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威

  通讯员 武倩 尹丹

  做好养老保险,事关民生福祉。

  今年58岁的湖南省人社厅职工养老保险处一级调研员王宝库,从部队转业17年,在信访和职工养老保险两个岗位上,学习、收集、归纳、整理了1万多份退休、养老的政策文件,活学活用政策,躬身服务来访群众,被同事、群众亲切地称为“政策宝库”。

  近日,王宝库被人社部授予“全国人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从“门外汉”到“政策通”

  王宝库的办公室总是敞开着,办事群众来了一拨又一拨,堪比医生的“门诊室”。

  “不仅群众来访指明要王宝库接待,电话来访也指定王宝库接。”省人社厅职工养老保险处工作人员潘湘伟说。

  王宝库为啥有这么大的“魅力”?    职工养老保险处的工作多、乱、杂。上访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牵扯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养老保险政策。在湖南省人社厅信访办工作期间,王宝库就意识到深刻了解政策的重要性,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整理社保文件。

  一次,一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老革命”来咨询退休待遇问题。“‘上山下乡’算不算工龄,怎么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王宝库多方请教,到档案馆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找当时的报刊、文献,查找外省类似情况处理办法等。终于找到了政策依据,愉快地解开了“老革命”的心结。

  “一个认定,事关别人一辈子的贡献。必须细心认真,严格按照政策来,才能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王宝库说。

  学习、收集、整理文件,成为王宝库的一个习惯。17年来,他积累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湖南省以及其他(省市区)出台的各类社保文件,数量达1万多件,从“门外汉”成为地地道道的“政策通”。

  “最早的时候,文件要一字一句誊抄,后来可以下载、复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数据库,在云端保存。”打开王宝库的政策文件库,只见文件号、标题、发文时间、是否有效、备注等条目一目了然,国家和省内外养老保险政策文件分门别类归档,便于检索查阅。

  用“活政策”解烦心事

  由于长期查阅使用政策,“云端”的政策,已经化作了王宝库大脑中的“活政策”。

  职工养老保险处接待的上访,基本都是“疑难杂症”。比如,遇到原单位在外省现已注销,而此前养老保险没有缴的个案怎么办?王宝库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想办法解决群众现实需求,获得上访人的理解,起到了“减压阀”的作用。

  做思想工作,让上访群众真正理解相关政策并不容易。王宝库讲解政策,更多是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

  某退休职工上访,想要补缴养老保险。为了解释好“补缴”问题,王宝库形象地说:“你当时买了这个车次的火车票就能上这个火车,但你没买到这个票,错过了时间就不能上了。你可以坐汽车、坐飞机,但就是上不了这一趟的火车了。”

  王宝库又为上访人解释“其他交通方式”,补充养老保险政策和操作方法,上访人心悦诚服。

  据不完全统计,职工养老保险处每年接待来信来访近1000件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20余起。每次,王宝库和同事们都稳妥处理。

  在王宝库的心中,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一次,他在外办业务,有群众从较远的地方来上访。王宝库放弃中午休息,马不停蹄赶回来解决问题。

  “群众大老远跑一趟不容易,不能让他们白跑。”王宝库说。对他来说,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饭。

  “在岗一分钟,战斗60秒。这是部队的作风,我时刻铭记在心。”王宝库声如洪钟、底气十足。

  如今,王宝库已经是职工养老保险处资历最深的前辈了。把“政策宝库”的好传统发扬下去,省人社厅职工养老处年轻同事们开始独当一面,临近退休的王宝库十分欣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