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巡查 镇处置 县执法 市统筹
——株洲在全省率先试点环境监管新模式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崔林 龙子怡

  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势在必行。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创新监管模式,全省率先在醴陵试点建立“村巡查、镇处置、县执法、市统筹”环境监管新模式,将排污企业监管、环保问题整改等各项生态环境工作纳入村、镇网格,要求每村每月至少巡查一次,有效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

  环境监管延伸到村(社区)

  2月7日,醴陵市来龙门街道国光社区环保专干黄涛例行深入辖区巡查,40余家陶瓷企业未发现异常,但个别餐饮门店存在油烟乱排现象。经沟通,违规餐饮门店负责人立即整改。

  “能沟通解决的,当即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黄涛介绍。

  来龙门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悬挂的《工作职责》明确,对未完成年度环保工作任务的村、社区,年终考核予以“一票否决”。街道办副主任、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执行副主任田响力告诉记者,辖区14个村、社区均设立环保专干,上传下达,确保环境监管、环境宣传、信息报送、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如果街道一级处置不了,上报醴陵市环保部门进行执法。”田响力说。

  醴陵下辖19个乡镇、5个街道,共273个村(社区)。株洲市生态环境局醴陵分局局长许君明介绍,生态环境监管点多面广,靠环保执法人员监管无法实现覆盖。“去年,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在醴陵力推‘大环保’监管试点,醴陵分局借力网格化管理,在县市区一级,形成‘村巡查、镇处置、县执法’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

  经过培训,510名环保专干活跃在醴陵城乡,密集巡查、处置,是原来一线环保执法力量的16倍。

  6条措施对环境污染说“不”

  日前,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相关部门通报一批大案要案,其中一例由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查处。

  去年6月,村环保专干巡查发现,醴陵市左权镇东城大道与渌口区交界处发现非法倾倒固体废物。问题上报后,株洲市生环委、株洲市生态环境局按“市统筹”预案迅速响应,联合公安等部门成立专案组,成功锁定张某、袁某、罗某等9名嫌疑人。经查,事发地倾倒危险废物1079.9吨。目前,涉案人员均已获刑,污染现场完成修复。

  “县环保部门处置不了的问题,第一时间上报株洲市环保部门统筹,根据环保职责分工,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处理。”许君明介绍,依托新监管模式,醴陵去年处置各类环境问题5.6万余个,环境质量大幅好转。

  为建立“大环保”工作格局,株洲市生环委去年下发文件,建立摸排筛选、立案呈办、批办交办、承办销号、督办落实、考核奖惩等6条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生追责”落实落地,向环境污染说“不”。

  “不仅‘真金白银’有奖有惩,还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真枪实弹’快处快查。”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周其伟表示,将在株洲全域推广醴陵模式,实现环保工作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体系作战”推进,确保地方环境保护工作“提档、升级、进位”,为制造名城、幸福株洲添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