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军功 刘丝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应进一步将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从“保基本”转到“提质量”。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由多元监测主体和机构围绕教育质量开展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监测评价活动所构成的整体,是教育督导评估的基础性工作,是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国高等教育、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在国家层面基本确立,但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目前仅在部分省市、区县尝试性开展。为此,应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立足相关省市探索基础,通过国家出台指南、省域具体实施的方式,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突出“全”,科学构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一是参与主体“全”。建立政府主导,区县教研员、幼儿园、教师、家长、高校研究人员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体系,所设指标应能提供各主体所需信息、反映各主体关切问题,从工作源头调动各方积极性,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参考经验“全”。梳理国内有关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学前教育监测相关政策、基础指标与要求;梳理国内外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先进经验以及相关学术成果,确保所设指标适应当前状况与未来发展需求。三是监测指标“全”。把握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质量内涵,从“大质量观”出发,深入挖掘幼儿所在微观、中观、宏观环境中与其学习发展密切相关的条件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等要素,全面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家庭教育、教育过程、幼儿园办园、市县教研、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质量状况。四是评估标准“全”。建立多等级、可动态调整的质量评估标准,帮助相关主体既从宏观也从微观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有效指导各类主体、激发改进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达到某一阶段目标后,应调整其质量评估标准,服务下一阶段目标的实现。
立足“真”,建设好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一是开发平台时做好数据标准、数据结构、数据运算、数据互通等设计。尤其要利用数据间的关联或映射关系,尽可能由底层数据系统生成统计与评估数据,从设计端保障数据准确性、客观性、唯一性。二是规范数据采集环节。对数据报送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其秉持高度负责态度、实事求是原则,在充分理解数据内涵基础上报送各类底层数据。三是建立数据审核与校正机制。在系统中嵌入各项数据报送标准、常模值与运算逻辑,当数据填报不符合格式要求或违背现实逻辑与指标关系逻辑时,系统能发出错误数据警示,从而提醒核查与校正;由专业人员对所填数据及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分析,判断数据合理性,对于失真数据,责令填报单位或复核单位校正。四是建立数据失真追责制度。各级相关人员须签署防范数据弄虚作假承诺书:统计人员不得漏报、瞒报、伪造、篡改数据;审核人员不得随意修改统计人员依法收集、整理的数据,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人员伪造、篡改数据。如在统计数据采集、录入、传输及汇总过程中因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失实,须追究主要领导人、分管领导人、具体负责人的责任。
着眼“改”,充分发挥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效能。一是基于监测数据分析为相关主体诊断问题。向政府部门提供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服务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向教育督导部门提供质量排名、正负面清单,服务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优评先、整改问责;向幼儿园反馈监测报告,明确改进目标与措施,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与经验推广。二是在问题诊断基础上落实跟进指导与督导检查。组建由行政、督导、幼儿园、教研、培训等人员组成的专项小组,就监测诊断的问题进行研讨,共同商议整改策略;制定问题整改或经验推广工作计划,明确专员持续跟进、检验成效。三是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监督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满足大众知情权,服务家长选择,促使学前教育机构主动提升教育质量;开通建议与举报渠道,收集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方式合理性、监测内容全面性、监测结果真实性的意见,营造共建共治良好氛围。
(作者分别系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