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买文具也能过把“拆盲盒”的瘾;花里胡哨的“动感笔”会发光;文具盒“浑身有机关、处处藏玄机”……开学季是文具销售旺季,文具市场总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小心机”。各种繁冗的“附加设计”,正无形中削弱文具本身的基本功能。 这样的文具虽深受孩子欢迎,但也因“分散注意力、滋生攀比心理、存在安全隐患”等,受到家长与学校诟病。
文具设计成玩具样式,看上去更像是玩具,呈现出过度“玩具化”趋势。文具设计成玩具后,“玩具化文具”因附加了“玩”的功能,价格相较传统样式设计的普通文具要贵不少,有的翻了好几倍;因为更能吸引孩子眼球,销量更大。在小学周边的文具店中不难发现,“玩具化文具”深受孩子欢迎,俨然成为小学生追逐的热门商品。
但是,文具是文具,玩具是玩具,文具是学习用具,是用来学习的,不是拿来玩耍的。文具与玩具相结合,过度“玩具化”,模糊了文具与玩具之间的界限,弱化了文具本来的学习功能,很容易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并非寓教于乐,更谈不上个性化、创造性。
道理很简单,文具“玩具化”在客观上很可能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把文具彻底当成玩具拿来玩耍。特别是在上课时,很容易让孩子分心,分散注意力,干扰专注力,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孩子学习。此外,文具“玩具化”还容易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出现消费成瘾。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自控力本就很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可以说,文具“玩具化”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病,得治。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文具的正确“打开方式”,文具商家也不应“聪明过度”,诱导孩子们“误入歧途”。总而言之,文具是用来学习的,不是拿来玩的,文具“玩具化”是时候降温了。